哈尔滨给秸秆“寻找出路” 推动生物质能源发展
目前哈尔滨市的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率较低。每年秋收后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已成为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不让烧,不能烧,不该烧”,但“不烧怎么办”?如何加工处理?要给秸秆“寻找出路”。在1月20日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市侨联主席刘国超在大会发言时提出:利用秸秆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哈尔滨市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加速发展。
生物质能源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最有代表性的生物质是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等木质纤维素。以秸秆为主的生物质转化为电能、热能、燃油等能源的价值及由此带来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超过2000亿元。
哈尔滨市每年的秸秆总量约1760万吨,按照1吨秸秆相当于0.5吨煤的热值计算,蕴含着40多亿元的商业价值。刘国超建议组建哈尔滨市生物质能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生物质能源装备相关技术攻关。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扩建生物质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
引导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向生物质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聚集,以装备制造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目标,规划、研发、生产、销售生物质能源设备,形成生物质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和相关设备、产品集散地,辐射东北三省,面向全国市场。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资源价值的生物质能源装备及相关产业,是一个具有可再生性和广泛应用性特征的绿色能源“富矿”。刘国超建议加大对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的政策扶持,制订《生物质能源装备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认定标准》和《产品目录》,对制造、生产、购买、使用生物质能源装备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品研发、风险补偿、首台套示范应用、政府采购、金融信贷、优先立项、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引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同时创新机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把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列为近期扶持的产业。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