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土地整理。一是土地农田标准化建设;二是适度规模化种植。所有的农业生产服务最终都离不开土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到现阶段,大型先进农机装备越来越多,只有做到农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种植,才能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很多农田路林渠、条田长度和宽度设计不合理,大型机械不能展开作业,发挥不了作用和效益。
2、品种。棉花品质和田间管理的很多措施都和品种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同品种在色征、马值、衣分、纤维特性、生长特性等方面表现是不同的。最好选用早熟品种,成熟期不能超过125天。纤维长度≥30mm,衣分≥39%。成熟期相对集中,对脱叶剂敏感性强。吐絮畅,不夹壳,含絮力适中,株型紧凑,最好是筒型,抗倒状。
3、秋季深耕施肥平整保墒。因为北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和棉花生长特性,棉花生长期一般是120—135天,而北疆基本上4月上旬才能陆续开始播种,9月10日之后喷施化学脱叶剂,会因为棉花化学脱叶催熟剂对温度的敏感性,即便加大用药量也没有效果或效果很差,影响机械采收质量和棉花品质。所以,为了确保4月上旬开始播种,就要在前一年秋季实施秋季深耕施肥平整保墒作业,3月底至4月上旬就要把土地整理到待播状态,待地温合适就适时播种,才能保证4月苗,为5月蕾、6月铃、7月花、8月絮奠定基础。
4、播种。要采用66+10cm宽窄行机采模式,可选用一穴一粒精量播种(精量播种亩均可节约种子和间苗人工等生产成本200元左右),要做到尽量早播、浅播(播深2—2.4cm)、浅覆土(膜面覆土厚度不超过1cm),播行端直,接行准确(行距偏差不大于2cm)。4月25日以前必须播种结束,太晚生长期不够。
5、科学田管。需要做到出苗率不低于70%,最低结铃高度≥20cm,最佳株高75—85cm,但不得低于60cm,棉铃分布均匀,无倒伏,突破以上条件都会造成采净率下降,棉农损失增加。
6、化学脱叶催熟。要正确使用化学脱叶催熟技术,很多人不了解脱叶剂的特性,导致使用效果差。根据棉花成熟情况确定打药时间,一般北疆在8月底至9月上旬喷药最合适,但最晚不能超过9月15日,否则,即便喷了脱叶剂,也会因为气温的影响,没有效果,导致无法机采或影响机采质量。
7、机械采收。做好采收前的准备工作,通往田间的道路桥梁要畅通可靠,田间杂草杂物要清理干净,地头地边处理好,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95%以上方可采收;采棉机械机组配套到位,作业前完成检修调试,消防设备、人员培训到位;作业地块、采收时间、籽棉储运销售组织协调到位。尽量避免籽棉直接卸在地头,防止残膜、杂物等异形纤维混入。
8、棉花储运。棉花储运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一是往加工厂运输的有序组织,二是采收后籽棉的储运模式。目前采用的大多是采棉机采收后将籽棉直接卸到专用运输拖车上运至加工厂;或者为了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采棉机棉箱满了以后,将棉花卸在地头,再二次装车或打模运至加工厂,打模的好处一是减轻加工厂堆储管理和消防压力,二是较少装卸人工用量,有组织的开展籽棉运输,减轻生产线压力。但是,也存在问题,一是要增加打模、运模、开模专用设备投资;二是籽棉卸地头存在异形纤维和杂物混入风险增加,再加上棉农和加工厂对扣水扣杂的认可矛盾,经常会出现人为掺杂使假的现象。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引进推广打包采棉机(如:约翰迪尔7760型采棉机),采收的同时直接将籽棉打成包,棉花品质有了保障,采棉机作业效率也提高了,还可以实现质量追溯;运输更简单,有叉车和普通的运输拖车就可以了,不需要人工装卸,效率提高了。只是需要增加打包使用的包膜布成本,每亩地大约增加60元左右。但是,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又省时省工,综合效益还是很划算的。
9、清理加工。主要是清理加工工艺和生产线的配套的问题,机采棉相比手采棉含杂率略有增加,所以加工工艺方面相比手采棉增加了两道籽棉清理,一次烘干,一次皮棉清理,工艺相对复杂,目前使用的清理加工设备有在原手摘棉加工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的生产线,但是,由于设备不同,技改投入力度不同,加工能力不同,据调查这类设备很难满足生产需要。还有一部分加工厂直接投资1400多万引进了山东天鹅棉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投资大;但是,加工工艺先进,加工质量好、能力强。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大约1.5—2万吨籽棉,大约相当于5.5—6万亩棉田产量。需要注意的是,机采前一定要做好采收计划,组织好采棉机械作业,协调农户和运棉机械有序往加工厂送棉花,加工厂要做好收购加工准备工作。生产线开起后,平均每天要至少均匀地给加工厂供应300—350吨籽棉,由于设备开启后,烘干锅炉无法停转,所以,供应少了增加加工成本,供应多了又要增加堆储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