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8日 创新合作: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
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也势必成为创新合作的重要舞台。我国制造业如何适应这种战略转变,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国际国内创新合作的形势出发,谈几点对制造业创新合作的思考。
一、创新合作正当其时
加强创新合作,积极应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随着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大国纷纷瞄准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推出新的科技创新计划,抢占竞争制高点。与此同时,各国不断加强创新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新机遇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加强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不等于封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创新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包容,鼓励有自主权的创新合作是自主创新题中应有之义。要积极拓宽创新合作渠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集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力量,更好地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服务。
加强创新合作,提升国际化的水平和层次,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总体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的中低端环节、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现状,使得对外经济合作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二是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和新兴国家承接中低端产业转移的双重挤压。加快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向创新环节延伸,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既是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国际分工格局深层次调整的迫切要求。
二、制造业是创新合作的主要领域
制造业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凝结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产品,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发达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聚焦在先进制造领域,比如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伙伴(AMP)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等。
创新合作是各国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合作是一个普遍现象,研究显示,在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中,超过七成的企业都与外部伙伴有过合作。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呈现爆炸式增长,创新活动日趋复杂化、交叉化,创新的成本、风险不断提升。各国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合作研发,创新合作大幅度增长,成为主要的创新方式,跨国技术联盟、研发网络等逐渐成为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
创新合作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我国转变创新发展战略,将自主创新摆到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通信技术、高性能计算机、轨道交通、空间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率先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具备了与世界主要国家共同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最近一段时期,我国开始加强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工业强国开展创新合作,争取在更大范围内聚集优势资源,提升在高端领域的创新能力。
三、几点思考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制造业创新合作的基础。研究表明,在创新合作的技术联盟中,拥有“主导权”的一方能够获得主要的创新收益,这是源于主导方往往具有技术储备,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因此,掌握主导权的关键在于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和技术标准上拥有话语权。随着创新合作的日益普及化,完全的自主创新将越来越少,拥有“主导权”的创新合作将会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占据创新合作的“主导权”,将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增进制造业创新合作的内在要求。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既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知识、技术、人才等全球流动的基本保障。一是要制定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地保护企业获得的各项知识产权,形成鼓励创新合作的制度环境;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尤其要注重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标准尚未形成的领域超前部署,力争成为国际标准。同时,将创新合作、专利申请与标准制定相结合,为我国制造企业在创新合作中获得更多收益创造条件。
全球供应链创新合作是推进制造业国际化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供应链创新合作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比如,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企业,与全球的供应者开展创新合作,从而获得快速成长。用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把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等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形成创新动态战略联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在全球范围内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者、市场需求方等加强创新领域的合作是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快速适应不同地区市场变化的重要方式。(转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