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种业科企合作的基础是种质资源创新

1月26-27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科企合作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玉米产业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郭庆法以及体系内专家和合作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大会推荐敦煌种业作为2015年科企合作轮值主席单位。

育种人才、育种资源和育种技术是种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而我国种子企业的短板恰恰是这三个要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我国种业长期以来的产学研脱节。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被称为“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认为,国家扶持种企逐步成为种业创新主体,最现实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企合作。据了解,目前我国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种企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先天不足。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发布,种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种企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越来越被重视。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简称“玉米产业体系”)是我国种业科企合作不断创新与深化的先行者。张世煌向记者谈到,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商品化率最高的作物,也是面临国外种企冲击最大的作物,必须要提高我国玉米种企的创新能力。从2011年开始,玉米产业体系就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8号文件,推动玉米科企战略合作平台建设。

据悉,2012年,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等部分种子企业代表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共同签署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计划。双方联手打造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平台,旨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商业育种效率和种业的创新能力,科企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从会上获悉,截止目前,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的合作企业已经发展到60家。如何实现深入持久的种业科企合作?玉米产业体系作出了哪些有益探索?

郭庆法在科企合作育种战略计划工作总结中认为,我国种企玉米育种水平与跨国企业差距巨大,必须突出种质资源创新,帮助科企合作企业调整育种思路和方向,创制和更新育种材料,改进育种技术路线,培养育种人才,着力解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原作为2014科企合作轮值主席单位发言说,科企合作在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培训、育种人才培养、新品种联合测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她认为,科企合作今后要继续强化育种选系新材料的创制、强化品种测试网络、强化育种技术培训等。

新品种联合试验网络是科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各玉米生长区试验站的总结获悉,2014年黄淮海区、东北区、西北区、西南区科企联合测试新品种共达到659个,有效地降低了合作企业的测试成本。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军介绍,作为第一批科企合作单位,公司通过育种材料的引进和利用,新品种联合试验,种质资源不断创新,新品种正不断涌现。他认为,种业科企合作将是推动我国种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坚持公益性、前育种研究、科企合作路线”是玉米产业体系不断努力的方向,张世煌说,科企合作要以提高企业育种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中国种业实际情况的更紧密的科企合作战略联盟。

链接:目前科企合作的5种主要模式

1、共建创新平台。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成立“中玉科企联合种业技术公司”(8+1模式),协同创建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平台、生物技术育种研发与应用平台、品种联合测试平台,通过共担投入、共享成果,推进种业技术创新。

2、协议约定任务。
中国农业大学与山东登海种业签署玉米品种研发协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签署杂交小麦研发协议;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公司签署水稻研发协议。由企业提供育种经费,资助科研单位品种选育,双方约定共享育成品种收益。

3、企业注资入股。
中国种子集团以增资入股等资本方式,投资控股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川种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等,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拥有企业,开展深层次、战略性科企合作。

4、科研单位组建联合体。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以前育种研究为纽带,与河南秋乐种业、沈阳雷奥种业、北大荒垦丰种业等60家种子企业建立联盟合作,分享种质资源创新成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双倍单倍体育种核心技术为纽带,与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山东登海种业、中种集团等20多家种业企业合作,组建北京玉米DH工程化育种联合体。

5、科研单位整体并入企业。
吉林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整体并入吉林农业高新种业公司。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积极推进对“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整体收购。

(责任ccipa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