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科技国际合作再迈新台阶

1月15日,2014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暨工作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2014年农业部系统唯一通过科技部三轮评审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油料品质改良与质量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授牌,依托油料所正式建设和运行。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运行,既是油料科技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的标志,也是油料科技国际合作走向新征程的起点。盘点2014年,油料所坚持“内外统筹”、加快“走向国际”,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创下了佳绩。

——国际伙伴增多 合作平台拓宽

在与拜耳公司、加拿大国家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英国洛桑研究所、德国联邦油脂研究所、国际半干旱研究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等“老朋友”加强合作的同时,2014年与美国农业部格里芬实验站、美国马斯公司、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越南农科院等10多个“新朋友”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合作伙伴遍及了3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

在与国际伙伴共建芸薹属遗传改良联合实验室、油脂质量安全联合实验室、花生黄曲霉防控联合实验室、脂质化学与营养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组建了以油菜根系构型高通量分析和三维重建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平台,国际联合研究平台达到5个。

——合作深度提高 主导作用增强

通过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在油料作物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油料作物遗传改良、花生黄曲霉抗性改良与毒素污染防治、油料质量安全检测、功能脂质开发等方面,与国际伙伴开展了深入合作。

由油料所主导发起,英、法、加、美等10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参与的甘蓝、油菜基因组测序与分析项目在2014年取得重要进展,初步揭示了甘蓝、油菜及近缘作物的遗传和进化规律,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和《科学》上,使油料所在国际油料科技前沿站稳了一席之地。

——引智成效显著 合作项目提升

豆类基因组研究国际知名教授Scott Jackson、油脂研究国际知名教授Surinder Sign、脂质研究国际知名教授韩贤林、国际干旱研究所副所长CLL Gowda等一批国际高水平学者到所交流或受聘油料所。

在油料种质资源、油菜根系构型、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系统、植物油保真鉴伪技术等国外资源、先进技术引进消化方面成效显著,加快了油料所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在新一轮国家引智示范基地申报中,油料所竞争优势突出。

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重点项目“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种质的发掘及抗性QTL分析”,资助经费达243万元。这是油料所首次获得此类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彰显着油料所国际合作项目执行能力、竞争水平的提高,对于利用国际资源推进我国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和毒素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走出国门 国际影响扩大

主办了第七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国际研讨会,这是油料所连续第7年召开粮油质量安全领域的国际研讨会,向国际同行展示了油料所在油料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技术成果的跨国转化应用。

油料所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及产品,被英国利兹大学、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研究机构应用,部分产品销往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亚等国。

作为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网的主持单位,油料所联合国际半干旱研究所在越南召开国际花生病害防控研讨会,进一步提高了油料所在花生病害防控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在高油基因、高油油菜、质量安全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领域,研究成果走出国门的势头日益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