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化企业艰难过冬

吉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分布了众多的生物化工企业。近期,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玉米价格持续坚挺、产能过剩严重,这些生物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企业遭受了巨大生产经营压力。吉林生物化工企业面临了怎样的压力?准备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

原料价格居高 成本优势不足

目前,吉林省生物化工企业大都以玉米为原料。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玉米价格连年上涨。笔者从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处了解到,该公司1月12日的玉米收购价格为2140元/吨。

“现在,国家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以国标三等玉米为例,临储收购价为2240元/吨,每吨高于企业收购价100元。受此影响,玉米价格下调是不可能的。”该企业供应部门的负责人说。

他介绍说,在行业不景气情况下,玉米价格却没有降低,这让企业面临两难的抉择。如果企业考虑暂时停产的话,不仅丢掉老客户,还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所以目前企业处于生产亏损、不生产赔本的尴尬局面。

这种说法得到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生产技术部刘部长的认同。他说:“我们收购的玉米大都是国家临储不要的等外粮,霉变率高、水分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作为全国同行业消耗指标最好的企业,我们的酒精生产成本也要在6500元/吨以上。目前,汽柴油价格迈入5字头,乙醇市场非常不景气,产品成本倒挂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增大。

这种情况在吉林省的大大小小酒精企业中普遍存在。成本高、产品价格低,让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五成。业内人士透露,以目前酒精价格来算,每卖出一吨产品,成本则倒挂五六百元。规模小的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刘部长介绍,除发酵法乙醇外,在煤炭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醋酸加氢制乙醇和合成气直接加氢制乙醇成本优势明显,虽然目前大规模生产存在一定难度,但将来有可能给传统发酵法乙醇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笔者了解到,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吉林省生物化工发展的一个魔咒,生物基醇、醛等装置都处于亏损状态。生产经营压力的增加,让企业纷纷选择降低开工率或停产。“现在棉花、大豆都在试点目标价格机制,希望能够尽快将玉米也列入试点中,降低我们的成本压力。”这一观点成为生物化工企业的共同愿望。

市场竞争激烈 产能过剩严重

成本高、竞争无序、产品过剩,让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春大成集团面临发展瓶颈,产品销售市场竞争加剧,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了解,大成集团是国内赖氨酸行业的先驱企业,在自行开发出赖氨酸盐酸盐产品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出65%赖氨酸硫酸盐产品,并率先开发了70%赖氨酸硫酸盐产品,形成了80万吨饲料级赖氨酸的年生产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赖氨酸制造商,产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近几年赖氨酸产品需求不断增大,技术相对成熟,致使国内同行业企业盲目增加规模,产能过度膨胀,市场上非理性竞争加剧,导致赖氨酸等产品销售价格及市场份额受到较大影响。大成集团经营出现亏损,自去年8月份开始,企业对赖氨酸等生产线实行减产甚至停产。”企业销售主管说。

这种情况还出现于酒精行业。过剩的产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乙二醇、环氧乙烷、甲醛、丁醇等行业也不同程度出现了产能过剩。这一点可以从市场价格的跌跌不休上得到印证。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原油价格下滑影响,产品市场价格几乎腰斩。对此,生物法产品目前简直没有招架之力。”刘部长说。

吉林众鑫集团刚刚投产的全球最大的12万吨/年生物法环氧乙烷装置,利用可再生资源——95%玉米乙醇、秸秆乙醇或木薯乙醇为原料,取代传统石油原料,做到了低能耗、零排放、资源可再生和产品绿色环保。

“石油价格70美元/桶时,该装置的生产利润可以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持平。”公司副总经理汪颖说。

目前石油价格处于50美元/桶以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可见一斑。对此,汪颖表示,虽然目前装置经济性没有优势,但生物工艺作为打破传统工艺一家独大局面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化工产品合成工艺的多样化,长远看还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调整产品结构 抢抓政策良机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吉林生物化工企业创新思路,不断寻求破解之道。

调整产品结构。大成集团集中优势资产,确定了以异山梨醇为代表的生物质新材料、以秸秆制糖为核心的秸秆综合利用化工和以发酵法为主要手段的食品医药中间体三大研发方向,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1000吨/年异山梨醇中试生产现已获得成功,目前企业准备筹建3万吨/年异山梨醇项目。异山梨醇属高附加值产品,主要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进一步加工生产异山梨醇聚合物,生产高档飞机玻璃。秸秆糖制L-乳酸项目已经完成小规模中试,可以实现生物质的高端利用。”企业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大成集团还通过生物化工技术生产以小分子醇酸类和钠钾离子为主要成分的液态非氯环保融雪剂产品,融雪融冰能力强,且不含任何氯化物、硫酸盐及亚硝酸盐。产品已应用于长春机场高速、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等国内地区的清雪作业,并出口国外市场。目前,该产品国内外订单不断增加。

抢抓政策良机,也成为吉林生物化工企业实现发展的又一举措。吉林省聚乳酸企业紧紧抓住省内“禁塑”的良机,大力发展可降解塑料,延长了玉米经济产业链条,成为生物化工发展的亮点。

据了解,吉林省出台了百万吨聚乳酸产业延伸工程规划,计划将实施塑料制品、纤维材料、降解地膜、医用材料、车用工程塑料等产业链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770亿元。

目前,吉林省有6家企业能够生产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近期,还有5家落户企业将全部投产,达产后,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产能将达到3万吨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