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专家:转基因食品现在很安全

1月13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现场众多专家针对2014年的食品安全的12个热门词汇进行全面解读。

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吗?菌群超标就一定是危险的吗?食品添加剂到底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些问题困扰也不少朋友,也同样困扰着小编。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读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

热词1:福喜事件

福喜事件发生于2014年7月20日,源于上海东方卫视播放的一则深度调查的“卧底”新闻,通过隐蔽的摄像头,观众看到了过期牛排与污染牛肉饼在加工环节被照常使用,这一事件的涉事企业就是美国福喜集团(OSI)上海分公司。

专家解读:检验合格也救不了福喜

王守伟(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 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福喜事件是一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安全事件。“福喜事件”对福喜集团本身和其下游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也许是可以计算的,但是对消费者消费信心的打击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事件一出,就有人为福喜喊冤,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涵盖的项目检测福喜使用的过期肉,结果都是合格的。王守伟表示,“即便是“检验合格”了,也救不了福喜。检验项目是有限的,不能涵盖食品安全管控全。”还有人在质疑,目前没有生鲜肉保质期的国家标准,那拿什么来规范企业呢?王守伟指出,尽管国家没有针对于生鲜肉保质期的国家标准,“但是,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国家标准是基础标准,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产品合格与否,是按照企业标准判定的。”

热词2:转基因

网络曾一度流传有关“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疾病”、“转基因食品会破坏免疫系统”以及“转基因食品致癌”等话题,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专家解读: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监督评估组成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大规模应用已有近20年历史,由于实行了十分严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迄今未发生确有科学证据、并为权威科学部门证实的食用安全性问题。所谓“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其它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现实危害有本质的不同。

“大量实践证明,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依法批准种植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黄大昉这样说。

面对目前的种种传闻和疑问黄大昉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疑问一:吃了转基因食品会破坏免疫系统吗?答:目前尚未科学可靠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疑问二:传闻转基因迪卡玉米会导致大学生精子异常,是真的吗?答:此为典型的网络传言。

疑问三:传闻现代疾病发病率上升源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这个可信吗?答:不可信,有人曾拿出相关证据证明,但是该证据无科学根据。

疑问四:转基因作物会使动物致癌吗?答:目前有相关的实验结论证明,转基因作物会使动物致癌,但是实验设计上、实施上和分析上缺少关键细节。没有这些关键细节,就不足以鉴别试验效果和得出致癌率结论。

热词3:微生物污染

然而纵观全球2014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从丹麦问题香肠致死、恒天然奶油污染到台湾咖啡检出棕曲霉毒素A,再到国家食药总局通报了肉制品和饮用桶装水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情况,可以看出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将长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专家解读:不宜过度关注菌落总数指标

刘秀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解析的38个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中,微生物首次被列为第一热点。刘秀梅认为,丹麦香肠事件虽然在国内没有引起大的舆论压力,但国内生产、加工、经营这些高危食品的企业应该了解这个风险,通常会使用适宜杀菌的方法,保护即食食品的安全。而台湾的咖啡中检出棕曲霉毒素则是一起误导事件,台湾食药署已经澄清,消费者按照正常情况下食用不会导致健康危害。

(责任窦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