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年报:数说2014中国变化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年报策划

    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为首 自贸区京津冀紧随其后

    我国去年出台的一些重大的国家战略。这些战略几乎都是极为重要,同时影响巨大的思路,而且这些战略又是前所未有的。

    这第一个重大战略就是一带一路。早在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场合公开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此,一带一路的战略宏图已经初步成形。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2月,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接达成了共识。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国APEC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不久前在北京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发展水平不一,互补性很强。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交汇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也可融入合作。中国国内的各相关省份都可以参与。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紧接着,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上海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这样,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三大战略也开始进入重点实施阶段。 此次扩区之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而“扩区”后的面积大大增加,并跳出了原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范围。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积累,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近30条的成熟创新举措并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其中包括负面清单、符合法制化与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等。

    此轮自贸区的跨区域特征更突出。如广东自贸区整合了深圳前海和蛇口、珠海横琴和广州的南沙新区等;福建自贸区整合福州、厦门、平潭相关片区,天津自贸区整合了天津港、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2014年提出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习近平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

    北京、天津、河北统计公报显示,三地GDP总量超过6万亿元,总量巨大。2014年北京已经启动了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带动人口的分流。其包括动物园批发市场在内的四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已开始进行前期工作。12月底,北京南部新机场举行了开工仪式,交通部已开始打通北京与外围的断头路,北京与临近的河北燕郊最新开通了通勤用的动车,方便两地来往,京津冀三地融为一体的步伐紧锣密鼓。

    简政放权,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贯穿始终的一大战略性改革举措,2013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自己定下了本届任期内第一个明确、同时也是令人们充满期待的目标:将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最迟在2017年年初,需要总计减少567项国务院各部委的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这项改革开始后,国务院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截至2014年9月9日,新一届政府已经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600多项。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又取消和下放了58项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又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减法”带来的效果已经显现,企业的数量井喷式地增长。2014年注册民营企业的增长是60%,2013年是30%,这是前所未有的数字。一个新的创业热潮正在形成。

    宏观成就:中国跻身“十万亿美元俱乐部” 亮点多多

    宏观经济听上去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宏观的冷暖,直接决定了各个行业的走势,并部分地反映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收入上。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为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虽然去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在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经济运行中亮点多多。

    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前3季度,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在需求结构方面,今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

    二是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尽管经济减速,但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向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倾斜的态势。通俗地说,就是经济下行,但居民收入保持良好。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尤其是就业方面,至2014年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三是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其中网络零售保持旺盛,通讯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

    四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如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达数千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今年的预定目标。

    金融改革:货币政策大调整 存款保险撩面纱

    金融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历来是垄断性最强的行业。但是2014年,这一领域却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虽然银行还是银行,但是却增加了新的面孔,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网上微众银行。

    2014年另一大变化是,货币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调整,有定向宽松,也有全面的降息,同时,存款保险的推出,也为利率市场化的更进一步,做好了准备。2014年3月,国务院批准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紧接着,5家民营银行先后获准筹建;2014年12月,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获准开业。民营银行试点看似是改革的一小步,实际却是打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玻璃门”的一大步。 2014年3月17日,央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区间由2%扩大至3%,这也是自2012年由0.5%扩大至1%之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再次扩大。

    退出汇率干预成为了央行货币框架的新常态。这无疑是汇率市场化的重大举措。2014年,央行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4年11月22日,央行非对称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减轻了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压力,更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存款利率市场化向前迈开步伐。2014年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学界与业界普遍认为,存款保险条例撩起了人们期待已久的面纱,成为2014年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大看点之一。未来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也将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夯实基础。2014年12月1日,中韩银行间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在韩正式启动,这是韩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2014年前10个月,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近8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约24%,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为15.7%,和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 截至目前,已有28个中央银行与我国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14年与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5国的中央银行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除在传统的亚洲地区,人民币货币合作延伸到了欧洲主要经济金融中心,拓展到美洲、大洋洲、中东地区。 截至年底,已有170多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市场投资,超过30家的央行和货币当局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截至2014年10月末,共有16家境内金融机构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1055亿元,推动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5亿元。

    电商时代:中国电商改写历史 布局全球创造神话

    2014年无疑是中国电商大放异彩的一年。京东与阿里巴巴先后赴美成功上市,“双11”网购天量交易额。官方预测,2014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中国的电商正在发力改写历史,并且通过积极布局全球希望再创新的“神话”。2014年9月20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成立223年来最大规模的IPO, 阿里巴巴正式上市,融资250亿美元。随着行业整合以及资本的强势入侵,整个网络零售市场格局也日趋明朗,从之前的混乱局面逐渐走向清晰。与此同时,消费结构和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电商业,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扬眉吐气,5月16日,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几天后,京东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9月19日,阿里巴巴亮相纽交所,融资250亿美元成就全球最大IPO。接踵亮相国际资本市场,中国电商开始寻找新的价格洼地,数据显示,双十一天猫国际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成交。而来自美国的电商巨头亚马逊也看中了“海淘”这个大蛋糕,在“双十一”前开通了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的服务,商品共计8000多万种。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中国跨境零售将有300%的增长。

    “联姻”是今年电商另一大特点。2014年3月10号,腾讯宣布获得京东15%股份,成为京东重要股东。这一场战役,抬升了京东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给京东带来了巨大的社交流量,而腾讯从此退出了电商江湖。2014年8月29日,万达、百度、腾讯宣布共同出资200亿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商的新闻震惊电商界。放下竞争来合作,利益驱使让三巨头走到一起,可见各方布局O2O的野心。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借着4G的东风,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消费习惯。网络消费已经成为零售业增量引擎。微商在这一年开始野蛮生长,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目前已有1000余万微店问世,并且以每天3万至5万的速度快速增长。 互联网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打车软件正在带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前所未有的颠覆变化。

    股市:流行语中看牛市

    2014年中国A股市场一改多年疲弱态势,牛气冲天,上证指数大涨52.9%,成为仅次于阿根廷市场涨幅列全球第二。这一年的股市,投资者真的是扬眉吐气。2014年股市的大涨,从流行语上就能看出来。

    这第一个流行词就是沪港通。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次直接向大陆之外的大资本市场开放。从此之后,内地的投资者可以买港股,而香港的投资者也可以借道买A股,市场普遍认为,A股体量在未来五到十年将由于沪港通启动获得巨大增长,带来长期牛市,同时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

    “满仓踏空”,是排在第二位的流行语。它说的是,牛市来了,投注者也满仓做好了准备,但自己持有的股票却不涨,只好看着指数扬长而去。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 ,券商股、保险股、银行股三大板块横空出世,连续大涨,其中龙头中信证券从15元涨到了37元,涨幅是146%,中国平安从43元涨到了76元,涨幅是76% ,民生银行从6.5元涨到了11.5元,涨幅是77% ,与此同时,大盘蓝筹集体向上,甚至出现了凡是国字头的股票集体涨停的奇观,一向在股市口碑不佳的中石油,从7.8元涨到了13.1元,涨幅为68%,大幅跑赢上证指数,而且中间上演了多个涨停。难怪习惯了炒小盘股的投资者大呼,满仓踏空!

    “有钱,任性”。是去年股市另一借用来的流行语,12月9日,沪深股市成交量一举超过1万1200亿,创下各国股市单日成交量之最!这石破天惊的数据再次显示,股市可以为任何事忧虑,但只要有行情,绝对不差钱!什么是“飙悍”?在股市当中也有另类的解释。兰石重装上市之后连续上涨,这只发行价1.68元的股票,最终涨到了28.57元,最大涨幅居然达到1061.31%,而最彪悍的是,其中含有24个连续涨停板!这个连续24个涨停板出现的概率到底有多大?还没有人统计过,但这景象在沪深股市24年历史中只有一两次而已,也就是说,很可能一代投资者才有机会见识一次!真的是太彪悍,太任性了!

    房地产:政策、三四线房价、市场预期三者都在转折

    去年的房地产市场用一句话说就是,转折。这里的转折既有房地产政策的转折,也有三四线楼市房价的转折,还有市场投资者对房价走势预期的转折。

    从某种角度说,2014的房地产市场格局真的是前所未有。因为在近十年间,没有调控的时候房价是撒着欢儿地涨价,市场一片看好,几乎听不到看空的声音;调控的四年间,市场又一片肃杀,各种限购限贷,几乎使得房地产彻底退出了投资品这一领域。但是去年不一样,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基本上退出了,按说市场应该看好,但大家的看法却不一样了,尤其是说到三四线楼市,退出限购之后市场反而不看好了,这种分歧是十几年间所未见的。

    2014还有一个未曾见过的现象,那就是全年房价涨1.4%,低于CPI2.0%的涨幅,这真的是很难见到的一个景象。

    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到2014年,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由局部地区调整蔓延到全国,国房景气指数一再下滑,一、二线城市也开始进入调整状态。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且大大低于去年同期,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呈现负增长,且增幅不断扩大,房价下降趋势也不断从三、四线扩展到一、二线,从新建住宅扩展到二手房。本轮国房景气指数于2010年3月触顶后整体处于下滑趋势,2011年11月下滑到100以下的不景气区间后一直处于100以内,2014年2-9月逐月下降,从2月的96.91下降到9月的94.72,但从6月开始下滑的幅度显然大幅缩小,7、8、9月基本平稳,到10月受宽松政策的影响,国房指数小幅提升0.04。直到2015年1月18日,2014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方面,70个城市中,房价环比下降城市在“触顶”后减少,且有1个城市房价出现上涨,而且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开始出现15%左右的增长。

    2014年12月份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6个,郑州、武汉、赣州3个城市房价持平,深圳是唯一的房价上涨城市。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2%,最低为下降1.3%。与11月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减少1个,上涨城市增加1个。

    在连续几个月70个城市房价全线止涨后,去年12月份出现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显示楼市下行态势出现减速情形。全年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2%。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76292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33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1%。虽然多数数据都向下,但最直接的只有两个数据,一是开放商买地大幅减少,而同时待售房屋面积却大幅增加,这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去年的房地产态势。 2014楼市的一大亮点是保障房。各地保障房建设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总投资量高于去年同期 。根据住建部公开数据,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72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和98%,完成投资1070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提前3个月完成了年度任务。

    相关报道:

  2015年中国对外开放“新棋局”

  2014年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0.5%

  姚景源: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助于化解经济深层次矛盾

  房地产将成2015年经济转型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