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小麦育种试验方式的优劣探讨

前几天,网友紫水晶参观学习归来,发表了《从郑天存老师那里学习归来》的博文并附有照片,使我们有幸目睹了郑天存先生小麦试验田的风采。郑先生的株系采用特制的等距穴播器播种,20cm/40cm的行距,每穴两粒,间苗后留下1株,照片中清晰可见郑先生所种植的株系苗齐苗匀,其试验管理的精细程度无出其右。

与之相对应,麦S先生的播种方式就显得“粗放”了许多。麦S先生的株系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撒播的方式,20cm/30cm的行距,数粒后撒在沟内就行(尽量撒匀),但要保证一定撒到头。

两种试验方式差别挺大。我相信郑先生和麦S先生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都是精细的,暂且假定其精细程度相同,那么所不同的就是试验方式差异了。

郑先生的试验方式无论是系统间比较还是系统内单株的比较,其试验条件都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是选系还是选株,试验条件的基础一致。相比较而言,麦S先生的播种方式,也可称得上苗齐苗匀,但限定在苗的大小方面,因为株系内单株的株距取决于撒种时的均匀程度,单株的株距可能有大有小。麦S先生的播种方式在选系方面没问题,在选株方面因株距存在差异,看起来没有郑先生的播种方式理直气壮。

“从优良系统中选择优良单株”。如果按照这一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单株株距是否均匀的重要性可能就没那么大了,因为我们重系统更甚于单株,系统表现不好就直接淘汰掉了,单株株距再均匀也不选它。而且在早代,单株选择在产量性状上可靠性低,即使株距均匀,如果考虑到费时费力的话,其收益也不大。按照麦S先生自己的说法:“撒得不匀,缺个窟窿,我正好看看它的群体调节能力”。当然,到高代选择个体的时候,郑先生的方式无疑是更好的,但麦S先生的方式也差不了多少,因为高代比较更多的是品系的比较。

再说说行距。郑先生的行距是20cm/40cm,麦S先生的行距是20cm/30cm。郑先生的大行距较宽,有利于选择到能够充分利用边行优势的株系。我说这一点可能是歪理,但在参观国家区域试验的时候,有同行老师调侃周麦18总是占边行优势,欺负邻居。在国家区域试验那种地方,谁能占据边行优势谁不吃亏啊。大行行距较大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在株系评比的时候表现好,但在生产试验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我们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也许需要注意这一点。

采用何种方式因人而异。如果您条件较好,有时间、精力、财力的支持,当然是郑先生的方式好。像我这样条件较差的,还得把“羊啃”算在误差范围,再精细也没有用。郑先生的方式“更科学”,麦S先生的方式“更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