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转基因食品不科学不理性

最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议再起波澜。在笔者看来,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是一个不需要争论而应坦然面对的问题。

自转基因技术诞生30年、转基因食品商业化17年以来,转基因农产品(000061,股吧)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转基因技术体现出众多优势,其中产量大大提高,商业化推广后产品价格便宜等都是传统农业无法比拟的。人类可以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束缚,依靠现代科技生产出农产品,这无疑体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自然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在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等生物学家看来,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优势还在于,它可以造福人类,确保地球的粮食安全。笔者今年上半年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主办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生物技术”媒体座谈会,记得一位与会的国外专家播放了非洲处于饥荒中的人们的影像资料,黑瘦枯干的小手,因饥饿和营养不良显得异常深邃的大眼睛和排骨状的消瘦身体,饥荒中的黑人孩子令人揪心。放眼全球,不只是非洲有粮食问题,在南美洲、亚洲包括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中。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去年全球饥饿人口高达8.68亿。正如今年9月1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在银川举办的“中阿博览会农业合作论坛”上所说,这个数字意味着人类消除饥饿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98%的世界饥饿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不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投入少,而且粮食供给的自主性小,更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一旦出现粮价上涨、发展援助资金或政府投入减少等情况,就会有更多的贫困人口难以获得粮食。专家警告说,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食不果腹,挣扎在饥饿的边缘,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这些沉重的数字说明饥饿仍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在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的回暖和增长还不足以消除饥饿。鉴于全球农业和粮食市场在中长期内还将处于不断震荡的不稳定状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如不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饥饿问题,粮食危机可能会再次上演。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曾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在2015年前实现世界饥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至10%即减半的目标,目前距该期限仅剩2年。

专家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事关全球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要改变目前全球饥饿人口仍处“高位”和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严峻现实,就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努力实现可持续的粮食安全生产。正因为如此,发展转基因食品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知名食品专家陈君石和林敏曾经对笔者感慨,现在转基因产品被许多人贴上了“恶魔食物”的标签,或许当初取名为“转基因食品”就是一个失误。

尽管从全球范围而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将转基因“妖魔化”的看法,既不科学也不理性。正如科学界大部分人的共识—转基因不是恶魔,转基因是一项技术,其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安全或不安全,只有在用其所长的同时加强相关监管,才是确保生物安全和人类安全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