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利忠: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种菜人”

从农机修理工到种菜能手,45岁的黄利忠勤奋好学,日积月累的虚心求教让他改行成了蔬菜种植的专家。然而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黄利忠又接受了第二次“改行”——为农民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虽然省工、省本,有利于农业丰产丰收,可是建设育秧基地,为千家万户农民的机插秧服务却是一件苦差事,但他义无反顾地揽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大家都说,黄利忠不仅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种菜人”,更是一个热心公益,为当地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的标兵。

【经历】

修理工改行成了“种菜能手”

黄利忠,今年45岁。他本是长江农场的一个农机修理工。2001年,农场转制,他改行在长江农场种植蔬菜。2004年,黄利忠承包了城桥镇马桥村蔬菜基地。来年3月,他创办了上海绿瑞蔬果合作社。为了发展壮大合作社,黄利忠聘请上海农科院专家当顾问,虚心向蔬菜种植技术人员、种菜老农和菜贩请教,还认真学习有关技术资料,多次赴浦东金桥等地学习考察。日积月累,黄利忠也成了蔬菜生产、销售方面的半个专家。2008年,黄利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了500亩设施菜田,主要种植芦笋和南瓜,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大量种植绿叶菜。2011年,绿瑞合作社种植了1000多亩绿叶菜,年景好的时候,鸡毛菜的地头收购价可以达到2元/斤,亩产经济效益是种植常规水稻的3倍。

然而,正当蔬菜产业蒸蒸日上,合作社经济效益高速增长的时候,黄利忠又开始了第二次改行。2009年,黄利忠毅然接受了城桥镇政府要求他筹建水稻育秧基地、为城桥镇农民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的任务。原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虽然省工、省本,有利于农业丰产丰收,可是建设育秧基地,为千家万户农民的机插秧服务却是一件苦差事,但他义无反顾地揽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转机】

二次改行为农民“机插秧”

要完成这个苦差还真有不少难度。2009年,黄利忠要克服的第一关是在规定期限内把原城桥镇养殖场改建成育秧工厂。他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及时购进、安装调试育插秧机械,平整土地,过筛营养土,与镇农技中心技术人员一起制定育秧基地建设计划。按照浸种、催芽、播期安排的时间节点,对关键技术环环扣紧,终于赶在“三夏”工作开始前基本完成了筹建工作,为搞好育秧打好了基础。

黄利忠要克服的第二关是及时掌握育秧技术。谦虚好学的他就认真向农技人员及书本求教,向兄弟基地及内行人学习。他组织人员对育秧基地周边田块进行了严格扫残,浸种时按照要求进行药剂处理,秧苗期坚持每周对秧苗进行一次防治,从而保证了育秧基地秧苗免受灰飞虱的为害,大大降低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率。由于基地地处崇明北部,气温要比内地低1至2度,因此秧苗长势缓慢。黄利忠千方百计,按照技术要求促进秧苗生长。有时晚饭后,黄利忠也要照着手电筒去秧田观察秧苗的长势情况。

【胸怀】

热心公益“舍小家,顾大家”

搞好对千家万户农民的服务是黄利忠要克服的又一大难关。黄利忠深知不误农时的重要性,“三夏”插秧期间,育秧工厂所在背部垦区无法请到足够的劳力,他就把在芦笋棚中干活的民工全部调到秧田,全力以赴装运秧苗。为此他延误了芦笋最佳采挖时间,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他的行动感动了农户,也感动了大家。后来在镇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如期完成了秧苗运输任务。全镇6500亩水稻机插秧完成时间比前一年提早了四天。

2010年,黄利忠育秧基地育秧任务达到了1万亩。尽管黄利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做了精心准备,但有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准备育秧营养土的关键时刻,天公不作美,连续阴雨使耕好并施好肥的田块根本无法取土筛泥。黄利忠心急如焚,突然间他想到了合作社种植小南瓜的4.5亩连栋大棚的泥土。此时,连栋大棚种植小南瓜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连移栽小南瓜的播种沟都已开好了。黄利忠毅然放弃小南瓜种植,决定在大棚内取土解决部分营养土来源。与黄利忠一起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个决定将造成10万元的损失。但黄利忠却说:“基地育秧要为千家万户百姓负责,我们损失一些不要紧,但绝不能让农民受到损失。”他的这一决定确保了育秧工作按时间节点正常进行。黄利忠“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胸怀,赢得了城桥镇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大家都说,黄利忠不仅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种菜人”,更是一个热心公益,为当地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的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