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户带头给土壤“治治病”
编者按
随着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 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下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路在何方?今天本版刊登记者生动采写云南元谋县黄瓜种植大 户的故事,他们的亲身经历证明,只有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 来,才能真正突破蔬菜种植的传统瓶颈。
时近冬至,我国北方早就寒风刺骨,可位于金沙江崇山峻岭中的云南元谋县,依然阳光普照,温暖如春。以其“天然 温室”的独特自然气候条件,元谋县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目前有蔬菜面积16.8万亩,设施蔬菜3.6万余亩,一年四季出产的各种蔬菜 销往全国各地,蔬菜种植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由于长期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加上连续重茬种植,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连作障碍等成为当地菜农最为头痛的问题。与此同时,生产投入成本不断上升,产量、质量与效益难以提升的问题十分突出。
为了元谋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元谋县和创绿色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宝金,一直在苦苦寻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1、专家把脉用微生物菌肥修复土壤
2014年11月19日,由元谋县和创绿色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由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的“元谋县蔬菜种植与微生物菌肥技术交流研讨与现场观摩会”在该县举办,来自元谋县10多家蔬菜种植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位蔬菜种植 户汇聚一堂,听取有关专家的技术讲座,介绍使用生物菌肥技术显著改善因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连作障碍,达到既能节约种植成本又能提质增效的 效果,专家把脉元谋县传统蔬菜种植遭遇的瓶颈,并现场解答蔬菜种植户的提问。
有菜农问:“我种的黄瓜与西红柿,头一两年还可以,但到第三年不管怎么施肥就是不长了,还经常出现死苗现场,病虫害还特别多。请问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
“你这是典型的由于连作造成的重茬障碍,在全国是普遍现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副研究员席连禧回答 说,“为了追求产量,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把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也同时带来了好多负面的东西。土壤是农业的根本,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灵魂和核 心,可以说微生物创造了土壤结构。化肥用多了,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少了,土壤不健康了。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土壤优良的关键,因此, 把研发出的一些有益菌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到肥料里,然后施到土壤中去,可以将被损害的土壤改良成为优良的土壤,使用微生物菌肥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席连禧 还以《破传统肥料瓶颈,创免疫栽培先河》为题,结合生产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好处。
2、大户讲解亩产15吨优质黄瓜诀窍
“我有118亩地的大棚黄瓜,已连续3年采用山西昌鑫公司的生物菌肥,克服了连作障碍,表现效果非常好,生长 速度快,根强苗壮,果实大,产量高,品质好,一季黄瓜亩产可以达到15吨的产量,比传统使用化肥亩均增产3吨,每亩增加纯收益一万五以上。”郭宝金在会上 表示,为了让更多的菜农用上安全环保的微生物菌肥,这次会议就是由他提议并组织召开的。
“我们种的露地黄瓜也就亩产5吨上下,这么高的产量,是不是吹牛?”当场,就有蔬菜种植户对郭宝金的话表示怀疑。“午饭后,要组织大家到我的种植基地去参观,去看了再说。”郭宝金回应道。
今年56岁的郭宝金是一位东北汉子,1986年从黑龙江尚志市水利局辞职下海经商,从蔬菜贩运起家,于 2002年底开始在元谋包地投资480万元涉足蔬菜种植,由于不懂技术,订单种植出口俄罗斯的400多亩紫甘蓝,因农药严重超标,曾亏得血本无归。从蔬菜 种植门外汉,他逐渐成为元谋县乃至楚雄州周边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能手,被菜农誉为“黄瓜种植大王”和“农民理论家”。
在位于元谋县清和社区小娜乌基地,记者随着参会的蔬菜种植户进入郭宝金的黄瓜大棚,黄瓜植株已有一人来高,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藤蔓上挂着一条条笔直翠绿的黄瓜。
“我们大家都知道,由于土地连年种植,化肥农药使用太多了,光施化肥不增产。怎么办呢,用微生物菌肥以后,就能让土地恢复活力,所以就不会出现常见的青枯、烂根、死苗等病。”郭宝金手拿话筒向前来观摩的菜农介绍道。
“大家看看,用了昌鑫生物菌肥系列产品的大棚,黄瓜长得蒸蒸日上,绿油油的。如果露天种植,作物会受到气候的 影响。这个18亩钢结构连体大棚,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从上个月开始,我已经采摘并卖了4次瓜,每两天采一次,能采卖到明年4月,目前的价格是每公斤 6元,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可以达到多少产量和收益。”
郭宝金随手摘下一根黄瓜让记者品尝,“你尝尝,口感脆,还甜。我这大棚的黄瓜,运到到北京去,质量达到了全优。”
3、土里刨“金”转变生产方式方为正途
郭宝金告诉记者,像今天的现场观摩活动,每年都要搞上两三次,都是无偿的。他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要办宴席请前来观摩的农民吃饭,每次都要花上了15000元。
“我愿意让农民跟我去走这条路,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郭宝金介绍说,目前他的合作社已发展有社员400多户,并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6000余亩,从提供优良种苗,到产品销售服务。
参观完黄瓜大棚,郭宝金把种植基地的肥料仓库临时改为培训教室,给前来观摩的菜农讲课。“有许多农民朋友土地 不种了,给别人种,外出去打工,我觉得不是一个方向。我们是农民,土地我们不种,谁来种?我认为土里有金呀!土里不仅有金子,而且含金量很高。关键是要找 到刨‘金’的方法。”
“我们种植蔬菜必须要实现‘四个化’:第一要设施化,有了设施,就不会受天气的影响,旱涝保丰收呀。第二品种 要优良化。目前,大家种的是传统的品种。而我的品种都是通过专家教授认可的好品种。第三产品要市场化。我们不能老跟风,看今年什么好卖了、价格高,明年就 种什么,那是不可以的,要跟市场走;去年元谋的番茄价格每斤高到六七元,今年许多农民就跟风种,结果价格掉到每斤两三毛,不仅赚不到钱,还亏本。第四农民 要懂科技现代化。老是跟着传统走是不行的,要做懂科技、了解市场、会经营管理的现代农民。”郭宝金向来观摩的菜农说,他2002年来元谋种植蔬 菜,2003年巨亏。2004年开始,靠大棚种蔬菜一路走来,目前每年有四五百万的稳定收入,就是用这“四个化”改变了他的人生,越做越顺遂。
“你们有地、有劳力,比我这个外地人有优势呀!只要有两亩地,跟我搞大棚蔬菜种植,就完全可以养活全家,没有必要出去打工。如果亏了,我给补上!”
郭宝金最后说:“要想获得高收益,就要给蔬菜盖温室。土地污染了,怎么办?要给土地‘治治病’,用微生物菌肥去解决,就能少打农药。我们要做有良心的菜农,让中国人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大家说,好不好呀?”这时,台下响起了叫好声和热烈的掌声。
农民日报记者 梅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