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产业研究院院长:让基因技术服务百姓

基因技术在很多人看来是“阳春白雪”,感觉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但在35岁的倪培相眼中,基因技术并不神秘,而且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造福着人类。作为较早进入华大基因工作的倪培相来说,13年前就与基因结缘,如今作为滨海华大基因产业研究院院长的他,更是带领他的团队转化更多基因技术服务老百姓。

参与杂交稻基因测序

2001年,刚成立一年多的华大基因,开始面向全国招聘专业人员,而当时还在南开大学上大四的倪培相得到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同年,他离开天津来到华大位于北京的总部,开始了他的基因研究生涯。

“因为当年生物信息专业在国内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当时招聘的实习生都是一些计算机系的学生和一部分像我这样学生物专业并会计算机编程的学生。”倪培相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对基因的印象只是上大学时,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里讲的一部分基础知识。而让倪培相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到华大,安排他的首个工作就是给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的父本——“水稻品种9311”进行基因测序。

倪培相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工作是需要测出水稻基因组的序列,预测其中有多少基因,这些基因是什么功能。“我们把DNA提出来之后,经过实验的处理,使用测序仪进行测序,将基因组的序列一段段读取出来,然后把一段段的序列组装起来得到水稻基因组。水稻的基因组是非常大的,有430Mb的碱基。”倪培相说。

2001年实习结束后,倪培相以出色的表现被公司留用,并成为水稻项目基因组装组的组长。

转向医用基因服务

2006年,倪培相离开北京华大前往杭州华大分公司任职,同时开始在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而他的导师则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郝柏林院士,当时倪培相经常辗转于杭州和上海,而他博士研究课题也是跟基因相关。

2007年,华大将总部迁到深圳,而完成博士理论学习的倪培相也离开杭州调往总公司,并任华大微生物平台负责人一职。

在2011年前后,华大的战略发生了调整,天津华大公司成立。华大的业务重心也从科技服务转向医疗健康产业。

“不管是水稻、玉米、棉花,还是家蚕、水产等,都会用到基础的基因组学技术,但是当时不可能每个科研院所都去自己建一个基因组测序实验室,所以一般都是这些研究所委托我们来做,用我们的技术来支持一些科学研究所。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测绘成本降低了很多,很多疾病和基因的关系被揭示出来,所以我们觉得,整个华大的方向应该从基础科研转向基因科技的产业应用,转到跟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疾病相关的方向来。”倪培相表示。

2012年,倪培相来到天津华大公司任副总经理一职。他告诉记者,华大之所以选择将医疗的研发中心设置在天津,一方面是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看中天津的医疗研发基础。

倪培相说,“华大天津公司和北京公司都是做医疗的,但两个公司的定位有所不同,北京公司偏向于商务,而天津公司主要就是做研发。”

更多技术面向市民

去年8月,滨海华大基因产业研究院在空港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倪培相成为该院的院长,产业研究院成为天津华大新项目研发和拓展的重要依托。目前该研究院已有多个基因技术向产业转化,主要集中在遗传病基因检测、肿瘤检测和未知病原检测三个方面。

倪培相告诉记者,“我们即将推出Pmseq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快速了解感染类疾病的致病病原。”利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可以从技术上有效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同时快速地帮助医生找到致病病原。

“十多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基因技术感觉还是很神秘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的众多方面,基因也不再是一个‘阳春白雪’的技术了。”据倪培相介绍,目前天津华大承接包括耳聋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单基因遗传病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遗传性肿瘤基因及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SNP分型检测等多项临床服务项目,而服务范围已从天津、河北扩展到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