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隆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服务中心发展崭露头角
祥隆维修中心法人代表杨燕飞,1993开始学徒,从事农机维修,1998年尝试开农机维修店,慢慢做大。2013年,全省开始实施农机维修中心“以奖代补”项目建设,他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及时组建合作社,成立维修服务中心,申报省级二类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改造项目项目实施以前,祥隆维修中心尽管通过多年的运作,维修场地、维修设备、及人员技术素质达到一定规模,但在农机日益增长的前提下,现有设备设施条件与迅速增长的农机拥有量要求相差甚远,农机使用与农机修理矛盾日益扩大。现在通过半年多的项目建设,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维修设备,加大了人才培训力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该地农机维修难的瓶颈问题有望破解。
一、主要建设举措
(一)多方考察学习,提高建设水平。项目建设初期,合作社理事长杨燕飞多次到该县青铜和龙兴维修服务中心以及周边县市的服务中心考察学习,对项目建设提出了独到的意见建议,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建设组,亲自抓该项工作。
(二)注重硬件建设,提高装备水平。维修中心按省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指南,自筹了30多万元资金,作为建设专项资金。扩建了农机配件仓库、维修车间和停车场近300平方米,增添了电焊机、台虎钳等各类维修设备及工具30多台套,购置了下乡维修服务专用车,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及办公桌等办公用品。
(三)强化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程度。维修中心在县农机局指导下,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维修服务承诺、维修项目收费、资产设备管理、农机维修登记等管理制度,建立工作人员阳光台,悬挂了6条安全生产等宣传标语,公布了咨询、求助联系电话,确保兑现“一般故障4小时、较大故障8小时、重大故障24小时之内解决”的服务承诺。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农机维修,人才是第一要素。该中心原来只有几名初级修理工,为了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维修服务能力, 2014年派出了一批工人参加省市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有1名维修人员取得高级工等级、4名取得中级工等级,基本满足了技术要求。
二、取得成效
通过项目建设,祥隆维修中心达到了省级二类农机维修中心标准,已顺利通过了市县农机和财政部门的验收,维修中心面貌焕然一新,维修实力也大幅提升,农民购置新农机的信心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得到保障。
(一)下乡服务更方便。有了服务车,一般农机坏在田间,只要一个电话,修理工就会带上工具和配件及时赶到,就地修好农机,极大方便了用户,2014年已下乡抢修农机112天。
(二)服务效率提高了。现如今,修理工具基本从过去手工作业过渡到使用气动、电动、液压工具,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修理车间按空间分隔了修理、工具存放、废旧物资、废弃机油存放区域,一目了然,便于工作。
(三)门店形象有所改观。改变了以往维修网点“一片黑、一滩油”的形象,面目焕然一新;改建了维修车间,扩大了场地面积,修理工可以免受日晒雨淋之苦。
(四)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4年,该维修中心维修各类农机具3400多台套,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35万余元,工人年工资人均达到4.2万元,配件利润达到10多万元,增长率比上年均超过20%。
谈到今后的发展,刚崭露头角的合作社理事长——杨燕飞信心满怀,他计划逐步扩建维修服务中心,增加工人,扩大维修业务范围,提高新式农机具维修水平,向省级一类农机维修中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