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通过小麦品种介绍

小麦品种介绍

1、品种名称:开麦22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7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牛本永、赵国建、宋晓、吴欣、李绍伟等

品种来源:周麦18/百农AK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4.3~233.7天。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细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慢,两极分化快,苗脚利落;株型松紧适中,穗下节长,旗叶略长,上举,干尖,茎秆、穗蜡质层厚,穗层整齐,株高75~77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纺锤型穗,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5.3~39.3万,穗粒数32~34.0粒,千粒重43.9~48.3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6.63%,容重803g/L,湿面筋含量36.2%,降落数值434s,沉淀指数73mL,吸水量61.9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4.2min,弱化度98F.U.,硬度64HI,白度73.3%,出粉率71.4%。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6.52%,容重793g/L,湿面筋含量35.5%,降落数值339s,沉淀指数68mL,吸水量63.7mL/100g,形成时间4.7min,稳定时间3.5min,弱化度144F.U.,硬度63HI,白度73.5%,出粉率71.0%。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455.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8%,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09.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8%,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69.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一般在10月5~20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10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播量8~10kg,中低肥力12~15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播量增加0.5kg为宜,6~7寸等行距种植。(2)田间管理:底肥一般亩施尿素2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0kg或小麦专用复合肥50kg,返青期亩追施尿素7~10kg;拔节前及时除草,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治叶锈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2、品种名称:洛麦2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8

申请单位: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张灿军、高海涛、余四平、段国辉、温红霞等

品种来源:百农AK58/开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3.5~233.8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长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春季生长稳健,起身略迟,两极分化慢,抽穗晚,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紧凑,旗叶宽大、半披,穗下节短,穗层整齐;株高68~73cm,茎秆粗,弹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纺锤型穗,短芒,结实性一般,籽粒角质,大小不匀,黑胚少,饱满度较好;根系活力强,后期叶功能好,耐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成穗数41.5~41.9万,穗粒数31.2~35.2粒,千粒重39.4~48.0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55%,容重818g/L,湿面筋含量31.0%,降落数值324s,沉淀指数70mL,吸水量60.0mL/100g,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5.6min,弱化度82F.U.,硬度65HI,白度73.3%,出粉率71.1%。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38%,容重806g/L,湿面筋含量30.6%,降落数值370s,沉淀指数61ml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3.9min,弱化度148F.U.,硬度65HI,白度73.9%,出粉率69.4%。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I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458.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1.4%,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92.3%,平均亩产518.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6%,极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76.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8~10日。高肥力地块亩播量7~8kg,中低肥力可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6~7寸等行距种植。(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肥量,纯氮12kg,五氧化二磷7.5kg,氧化钾7.5kg;拔节期结合田间化学除草适当进行化控,以降低株高,拔节后,每亩追施尿素6kg,同时进行纹枯病的防治;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后期注意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虫治病;适时收获,人工收获的地块在腊熟期进行,机械收割可适当推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3、品种名称:郑麦103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9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杨会民、雷振生、吴政卿、何盛莲、王美芳等

品种来源:周13/D8904-7-1//郑004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3.4~234.1天。幼苗匍匐,苗期叶色浅绿,抗寒性较好;冬季分蘖力强,春季返青晚,起身慢,两极分化慢,苗脚不利索,抽穗较早;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差,穗下节短,旗叶偏窄长、上举,株高74~79cm,抗倒性中等;纺锤型穗,穗小,码稀,短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后期耐热性好,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9.7~42万,穗粒数31.3~34.0粒,千粒重43.1~48.2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84%,容重783g/L,湿面筋含量25.2%,降落数值247s,沉淀指数46mL,吸水量56.6mL/100g,形成时间2.2min,稳定时间1.8min,弱化度160F.U.,硬度65HI,白度72.4%,出粉率70.5%。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07%,容重775g/L,湿面筋含量28.9%,降落数值267s,沉淀指数50mL,吸水量58.1mL/100g,形成时间2.2min,稳定时间1.5min,弱化度184F.U.,硬度65HI,白度72.7%,出粉率72.9%。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466.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1%,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22.6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8%,极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63.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在适宜播期内,基本苗以每亩15万左右为宜,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4方,N、P、K科学搭配,以1:1:0.8为宜。尿素12~15kg,磷酸二铵20kg,氯化钾10kg(也可施相当量碳铵、磷肥和钾肥),施肥原则是以底肥为主,春季可追施尿素10kg左右;浇好底墒水,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可根据土壤墒情浇返青拔节水或孕穗水及灌浆水;返青至抽穗期喷洒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纹枯病及白粉病,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喷洒多菌灵防治赤霉病,注意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4、品种名称:许科16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0

申请单位: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赵土岗、朱秀华、张国成、王洪凯、王民洋等

品种来源:许科316 / 04中3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5.8~234.7天。幼苗半直立,苗叶宽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春季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松散,旗叶长,上举,穗下节短,穗层较厚,株高76~83cm,抗倒性较好;纺锤形大穗,短芒,白壳,白粒,大小较匀,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高;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6.6~38.1万,穗粒数32.8~35.2粒,千粒重42.1~51.5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6.21%,容重804g/L,湿面筋含量34.9%,降落数值421s,沉淀指数58mL,吸水量62.0mL/100g,形成时间3.9min,稳定时间3.4min,弱化度122F.U.,硬度62HI,白度74.7%,出粉率71.3%。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17%,容重785g/L,湿面筋含量32.0%,降落数值420s,沉淀指数62mL,吸水量59.1mL/100g,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4.2min,弱化度113F.U.,硬度64HI,白度73.3%,出粉率67.1%。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7点增产,7点减产,增产点率50.0%,平均亩产463.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3%,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1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84.6%,平均亩产510.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2%,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76.1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8~25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13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播量8~9kg,中低肥力9~10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2)田间管理:播前应施足底肥,每亩施尿素2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5kg,小麦起身拔节期及时追肥,亩施尿素7~10kg;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孕穗期、灌浆期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治白粉、赤霉病、条叶锈病和小麦穗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5、品种名称:温麦2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1

申请单位:河南温农丰华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刘兢文、薛世跃、王海华、魏占彬、程明凯

品种来源:周麦16/新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5.3~235.0天。幼苗半直立,叶片较窄,叶色浓绿,冬季耐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春季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较紧凑,旗叶宽短,上举,穗下节短,穗层较厚,株高72~76cm,抗倒性好;纺锤形穗,短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后期耐热性好,落黄较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9.6~39.9万,穗粒数29.8~35.5粒,千粒重44.4~48.0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14%,容重816g/L,湿面筋含量30.9%,降落数值381s,沉淀指数48mL,吸水量61.0mL/100g,形成时间2.9min,稳定时间1.6min,弱化度190F.U.,硬度63HI,白度72.8%,出粉率69.9%;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08%,容重798g/L,湿面筋含量31.1%,降落数值268s,沉淀指数45mL,吸水量59.6mL/100g,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1.4min,弱化度204F.U.,硬度62HI,白度72.3%,出粉率71.3%。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472.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4%,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0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6.9%,平均亩产505.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2%,不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62.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播期为10月5日~20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10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适宜播量8~10kg,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加大播量,如延期播种,每推迟3天亩播量增加0.5kg为宜。(2)田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4~16kg,磷(P2O5)6~9kg,钾(K2O)6~8kg,硫酸锌1kg。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其中氮肥的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6:4,拔节期追肥;返青~拔节前及时进行化除;适时浇好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以提高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在返青拔节期每亩喷施20%三唑酮100ml兑水30kg防治纹枯病,可用吡虫啉40g/亩防治蚜虫;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灌浆期及时喷洒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促进籽大粒饱。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6、品种名称:中育9302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2

申请单位: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杨兆生、闫素红、李伟、刘旭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周麦16/04中3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4.3~233.2天。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较窄、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快,两级分化快,抽穗偏早,苗脚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较松散,旗叶窄小、上冲,穗下节偏短,穗层整齐,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株高76~79cm,茎秆弹性中等,抗倒伏能力一般;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饱满度好,黑胚率高;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产量三要素:亩成穗数35.8~38.9万,穗粒数32.4~37.6粒,千粒重44.3~49.6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34%,容重795g/L,湿面筋含量33.5%,降落数值370s,沉淀指数63.0mL,吸水量60.4mL/100g,形成时间4.2 min,稳定时间3.1min,弱化度159F.U.,硬度61HI,白度75.6%,出粉率69.5%;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48%,容重776g/L,湿面筋含量31.6%,降落数值226s,沉淀指数63mL,吸水量61.4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2.6min,弱化度179F.U.,硬度65HI,白度74.2%,出粉率68.4%。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11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8.6%,平均亩产471.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0%,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17.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9%,极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76.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5~25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10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播量6~9kg,中低肥力9~10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2)田间管理: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kg,纯氮14kg,磷(P2O5)10kg,钾(K2O)7.5kg,硫酸锌1kg,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其中氮肥的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拔节期追肥;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拔节期每亩喷施20%三唑酮100ml兑水30kg防治白粉病,可用吡虫啉40g/亩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7、品种名称:郑育麦043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3

申请单位: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

育 种 者:赵宏波

品种来源:豫麦57/周麦1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5.5~234.3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春季返青晚起身慢,两极分化较快,苗脚利索;株型较松散,旗叶宽短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株高78~80cm,茎秆蜡质厚,茎秆弹性一般,抗倒能力中等;纺锤形穗,穗层较厚,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后期不耐高温,成熟落黄一般。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7.3~37.6万,穗粒数33.9~34.6粒,千粒重46.5~52.9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54%,容重795g/L,湿面筋含量29.2%,降落数值361s,沉淀指数62mL,吸水量62.7mL/100g,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间2.6min,弱化度163.F.U.,硬度66HI,白度72.5%,出粉率70.8%。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62%,容重790g/L,湿面筋含量28.4%,降落数值231s,沉淀指数62mL,吸水量62.7mL/100g,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间2.7min,弱化度190F.U.,硬度66HI,白度71.8%,出粉率71.4%。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域试验,7点汇总,4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57.1%,平均亩产476.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1%,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92.3%,平均亩产520.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4%,极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69.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0%,居8个参试品种第5位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10月5~20日,适宜基本苗13.3~20万/亩。(2)田间管理:底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按4:2:1配施,春季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肥尿素8~12kg/亩,促进春季分蘖成穗;注意防止叶锈病、条锈病,起身拔节期用氧化乐果加井冈霉素,孕穗期,灌浆期分别用氧化乐果加粉锈宁防治病虫害;在小麦扬花期若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喷施40%多菌灵100g/亩防治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8、品种名称:秋乐2122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4

申请单位: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李继军、尚泓泉、李传强、王振云、孙文鑫等

品种来源:许农5号/新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4.8~233.5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叶片较大,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较早,两级分化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较松散,旗叶上举有干尖,穗下节间长,株行间通风透光性较好,茎秆有蜡质,穗层较厚,株高81.7~83cm,茎秆粗壮有弹性;长方型大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后期耐热性好,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7.3~39.1万,穗粒数34.1~39.1粒,千粒重40.6~45.9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54%,容重807g/L,湿面筋含量33.8%,降落数值431s,沉淀指数72mL,吸水量61.0mL/100g,形成时间2.9min,稳定时间4.0min,弱化度83F.U.,硬度63HI,白度76.4%,出粉率69.3%。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52%,容重779g/L,湿面筋含量33.5%,降落数值359s,沉淀指数71mL,吸水量59.8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4.0min,弱化度99F.U.,硬度63HI,白度76.7%,出粉率75.9%。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河南省水地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10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71.4%,平均亩产473.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6%,不显著;2012~2013年河南省水地冬水A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30.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3%,极显著;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68.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基本苗以每亩14~20万为宜,晚播适当增加播量。(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4方,尿素12~15kg,磷酸二铵20~25kg,氯化钾6~10kg;浇好底墒水,足墒下种,一播全苗;病虫害防治,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正常防治病虫害即可,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高发年份注意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9、品种名称:郑麦0943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5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许为钢、胡琳、董海滨、王根松、张磊等

品种来源:郑97199/济麦19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6.1~233.1天。幼苗半直立,苗期长势偏弱,叶片细长,叶色淡绿;春季起身拔节略晚,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偏低;株型松散,旗叶小上冲,株高67~72cm,茎秆粗壮,弹性好,较抗倒伏;纺锤型穗,中穗,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41.3~45.3万,穗粒数31.0~33.3粒,千粒重41.4~48.4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14%,容重823g/L,湿面筋含量28.6%,降落数值427S,沉淀指数57.8mL,吸水量63.1mL/100g,形成时间5.2min,稳定时间7.5min,弱化度95F.U.,硬度71HI,出粉率68.5%。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38%,容重817g/L,湿面筋含量31.6%,降落数值441S,沉淀指数64mL,吸水量63.2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7.0min,弱化度82F.U.,硬度69HI,白度74.4%,出粉率68.1%。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Ⅳ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7点增产,5点减产,增产点率58.3%,平均亩产554.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1.0%,不显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域试验,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71.4%,平均亩产473.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4%,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3点汇总,1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481.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7%;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64.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日~20日,播种量为每亩10kg左右,每亩基本苗20万左右为宜。(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肥量为尿素15kg、二胺25kg、氯化钾5kg;拔节孕穗期进行“一喷三防”,可用氧化乐果、井冈霉素粉、粉锈宁、多菌灵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重点防治穗蚜、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返青拔节期结合浇地每亩追施尿素7.5kg~10kg,灌浆中期每亩使用2%尿素水溶液50kg进行根外追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10、品种名称:新麦30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6

申请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蒋志凯、马华平、董昀、赵宗武、刘朝辉等

品种来源:新麦11/周麦1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4.3~232.5天。幼苗半直立,苗叶宽短,叶色绿色,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较松散,旗叶较长,株高72~74cm,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纺锤型大穗,穗层较厚,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耐热性中等,成熟期略早,落黄较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8.6~42万,穗粒数36.1~38.7粒,千粒重37.3~42.9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03%,容重811g/L,湿面筋含量34.0%,降落数值434s,沉淀指数52.8mL,吸水量60.5mL/100g,形成时间3.3min,稳定时间3.5min,弱化度119F.U.,硬度65HI,出粉率72.8%。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08%,容重801g/L,湿面筋含量33.4%,降落数值449s,沉淀指数60m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3.3min,稳定时间3.2min,弱化度113F.U.,硬度64HI,白度74.6%,出粉率72.3%。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5%,平均亩产554.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9%,不显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域试验,7点汇总,3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42.9%,平均亩产462.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1%,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3点汇总,10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480.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5%;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亩产571.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5~15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8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播量9~10kg,中低肥力10~12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2)田间管理:每亩施肥量:有机肥3000kg,纯氮15kg,磷(P2O5)8kg,钾(K2O)5kg,硫酸锌1kg。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其中氮肥的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播前药剂拌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4g(有效成分)拌种100kg,或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纹枯病,分蘖末期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2~64g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纹枯病,孕穗期至抽穗期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10g(有效成分)防治白粉病,可用吡虫啉40g/亩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11、品种名称:中麦875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7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何中虎、阎俊、张勇、徐春英、阎俊良等

品种来源:周麦16/荔垦4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6.5~236.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型偏紧凑,旗叶偏小、上冲,穗下节较短,株高75~78cm,茎秆弹性弱,抗倒性中等。长方型穗、较大,穗层整齐,小穗排列松散,中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好;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耐旱性较好,耐后期高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8.7~44.5万,穗粒数29.9~30.6粒,千粒重47.6~48.8g。

抗病鉴定:2010~2012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45%,容重804g/L,湿面筋含量30.8%,降落数值466 s,沉淀指数58.3 mL,吸水量61.9 mL/100 g,形成时间5.2 min,稳定时间3.2 min,弱化度147 F.U.,硬度67 HI,出粉率70.3%。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69%,容重808 g/L,湿面筋34.0%,降落数值455 s,沉淀指数69 mL,吸水量63.5 mL/100 g,形成时间3.8 min,稳定时间2.8 min,弱化度161 F.U.,硬度63 HI,白度71.7%,出粉率70.3%。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574.8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6%,不显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481.9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极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475.8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播期以10月上中旬为宜,亩播量8~10 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 kg播量为宜。(2)田间管理: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 kg,纯氮12 kg,磷(P2O5)8 kg,钾(K2O)6 kg,磷、钾肥一次性底施,氮肥的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6:4,于拔节期追肥;入冬时浇好越冬水,返青拔节期适当控水控肥,拔节后及时浇水追肥;在拔节期每亩喷施5%井岗霉素水剂7.5 g兑水100 kg或15%三唑醇粉剂8g兑水60 kg防治纹枯病;喷施20%三唑酮100mL兑水30 kg防治白粉病,并用吡虫啉40 g/亩防治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12、品种名称:宛麦9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8

申请单位:南阳市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郭长明、张松惠、李玉鹏、郭朝阳

品种来源:宛麦369/郑麦9023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09.7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好;春季生长迅速,分蘖多;株型偏紧凑,旗叶小而上冲,茎秆穗蜡质厚,株高74~79cm,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纺锤型穗,穗层整齐,小穗排列稀,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6.9~38.3万,穗粒数30.5~38.3粒,千粒重38.8~49.7g。

抗性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3.82%,容重760g/L,湿面筋含量28.0%,降落数值337s,沉淀指数77mL,吸水量60.4mL/100g,形成时间1.9min,稳定时间5.7min,弱化度58F.U.,硬度66HI,白度71.9%,出粉率72.5%。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64%,容重723g/L,湿面筋含量33.0%,降落数值156s,沉淀指数66mL,吸水量66.1mL/100g,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3.3min,弱化度208F.U.,硬度66HI,白度74.0%,出粉率70.1%。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79.3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4.8%,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6点汇总,5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385.7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1%,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460.8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9.7%。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播期10月10~25日,亩播量以7~9kg为宜,亩基本苗15万株左右。(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杜绝冬腊肥,控制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三叶一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30~40g兑适量水喷雾,促根增蘖,壮苗越冬;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8g或戊唑醇10g+40%氧化乐果50mL+90%磷酸二氢钾150g+水30kg于麦苗拔节孕穗期兑适量水喷雾,预防白粉病、条锈病,遇多雨年份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13、品种名称:先麦12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9

申请单位: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冯俊荣、李晓丽、董全雄、刘冬云、宋锋杰等

品种来源:邓麦1号/陕225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211~212.9天。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宽,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偏松散,旗叶偏大半披,茎秆腊质厚,株高77~79cm,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长方型穗,小穗排列稀,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5.7~37.2万,穗粒数32~33.7粒,千粒重36.4~49.3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44%,容重776g/L,湿面筋含量27.0%,降落数值405s,沉淀指数59mL,吸水量59.8mL/100g,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6.0min,弱化度119F.U.,硬度65HI,白度73.9%,出粉率70.6%。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87%,容重794g/L,湿面筋含量29.4%,降落数值349s,沉淀指数59mL,吸水量63.3mL/100g,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3.5min,弱化度145F.U.,硬度54HI,白度77.7%,出粉率71.7%。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81.2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3%,极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84.6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8%,极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453.6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15~28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18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播量8~9kg,中低肥力9~10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用好追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控磷、补钾、增微。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kg,硫酸锌2kg,硼酸2kg,返青前后结合墒情亩追尿素7~10kg;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搞好“一喷三防”可用氧化乐果、粉锈宁和磷酸二氢钾、尿素水混合叶面喷施,防治赤霉、白粉病等病虫害,并促进粒大、粒饱,防治赤霉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g~100g兑水40kg喷雾,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14、品种名称:郑麦119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30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雷振生、杨会民、吴政卿、何盛莲、王美芳等

品种来源:济麦1号/郑麦36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强筋品种,生育期210.8~212.4天。幼苗半直立,叶片短宽,长势旺,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差;春季返青起身晚,两极分化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偏紧凑,旗叶宽短上举,穗下节短,穗层整齐,株高77~78cm,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好;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耐后期高温,成熟偏晚,熟相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4.7~36.1万,穗粒数31.5~34.2粒,千粒重37.1~46.3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55%,容重765g/L,湿面筋含量32.8%,降落数值432s,沉淀指数80mL,吸水量60.6mL/100g,形成时间8.7min,稳定时间13.5min,弱化度49F.U.,硬度63HI,白度72.2%,出粉率69.8%;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6.36%,容重786g/L,湿面筋含量30.3%,降落数值366s,沉淀指数74mL,吸水量65.4mL/100g,形成时间6.3min,稳定时间7.7min,弱化度114F.U.,硬度67HI,白度73.2%,出粉率73.6%。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92.3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8.4%,极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6点汇总,5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367.9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2.1%,不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444.7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 在适宜播期内,基本苗以每亩18~20万为宜,晚播适当增加播量。(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4方,N、P、K科学搭配,以1:1:0.8为宜,尿素12~15kg,磷酸二铵20kg,氯化钾10kg(也可施相当量碳铵、磷肥和钾肥),春季可追施尿素10kg左右;春季可根据土壤墒情浇返青拔节水或孕穗水及灌浆水;防治病虫害,返青至抽穗期喷洒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及叶锈病,抽穗扬花期喷洒多菌灵防治赤霉病,后期注意防治穗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15、品种名称:偃亳197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31

申请单位:河南省亳都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韩红伟、袁灵红、李建伟、王建霞、杨朝民等

品种来源:豫麦10号/豫麦18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09.3~210.5天。幼苗直立,苗期叶片窄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略差;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株型偏紧凑,旗叶平展,穗下节长,株高77~79cm,茎秆弹性弱,抗倒性差;纺缍型穗,穗码较稀,籽粒半角质、大小不匀,饱满度一般。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5.2~38.4万,穗粒数33.5~38.0粒,千粒重34.1~42.2g。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16%,容重744g/L,湿面筋含量28.7%,降落数值345s,沉淀指数76mL,吸水量55.5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4.6min,弱化度79F.U.,硬度37HI,白度79.0%,出粉率65.1%。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74%,容重751g/L,湿面筋含量31.4%,降落数值284s,沉淀指数78m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间3.8min,弱化度112F.U.,硬度45HI,白度80.2%,出粉率64.6%。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81.4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4%,极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97.6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0.4%,极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457.8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9.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10月15~30日,每亩播量6~10kg,以23cm等行距种植为宜。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2)田间管理:精细整地,足墒下种,氮、磷、钾使用量分别为每亩尿素20kg、磷酸二铵20kg、氯化钾10kg,追肥宜早不宜晚,拔节后亩追施尿素6kg;后期注意防治蚜虫等病虫害,尤其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及蚜虫;灌溉主要抓住越冬水和拔节至抽穗水两个时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16、品种名称:商麦1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32

申请单位:商丘市中原小麦研究中心、河南圣源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陈贤信、张宝全、陈明、刘万代、陈清林等

品种来源:漯麦4号变异株系选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早熟旱地品种,全生育期217~230.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弱,抗寒性好;返青晚,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宽上举,穗下节长,株高69~81cm,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长方型穗,穗层厚,小穗排列密,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抽穗早,落黄一般。产量三要素:亩穗数29~37.6万,穗粒数26.7~33.4粒,千粒重43.2~47.8g。

抗旱鉴定:2011~2013年经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抗旱鉴定:抗旱级别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鉴定:2011~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3.52%,容重795g/L,湿面筋含量28.1%,降落数值333s,沉淀指数78 mL,吸水量56.1mL/100g,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4.4min,弱化度82F.U.,硬度53HI,白度77.6%,出粉率67.7%;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3.48%,容重800g/L,湿面筋含量24.7%,降落数值332s,沉淀指数74mL,吸水量53.9mL/100g,形成时间1.4min,稳定时间4.9min,弱化度87F.U.,硬度47HI,白度79.1%,出粉率68.3%。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0点汇总,6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60%,平均亩产400.0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1.7%,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10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252.6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5%,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旱地组生产试验,10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424.1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5~25日播种,适宜播期10月8~15日;高肥地亩播量8~9kg,一般地块亩播量9~10kg。若播期推迟,以每推迟3天亩播量增加0.5kg为宜。(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地块亩底施纯氮13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钾8kg;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若扬花期遇雨,搞好赤霉病预防。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早中茬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