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张亚

三十年情系水稻育种
——记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张亚
本刊编辑部

2014年5月传来了一个使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全体职工兴奋的喜讯:由该所水稻育种专家、高级农艺师张亚主持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川优065和常规粳稻新品种盐粳13号在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会议上通过审定,凝聚了张亚三十多年心血的盐粳(籼)系列水稻品种家族又添了两个新成员。
张亚,1960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1981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水稻育种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农业科研基层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取得一项又一项育种成果。现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杂交中籼稻育种学科带头人。
从事水稻育种三十多年,张亚先后主持育成盐粳10号、盐优2号、盐粳93538A、Ⅱ优650、川优065等系列品种(组合)6个,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盐粳4号、盐粳5号、盐粳6号、盐粳7号、盐糯12、盐粳9号、盐粳11号、扬育粳2号、盐粳13号等9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7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4部,企业标准1部,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省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张亚在水稻育种实践过程中,一直坚持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育种研究思路,并取得明显成效。育成的 “盐粳5号”在2000年的江苏省首届优质稻谷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国标三级优质米,综合食味评比名列27个参评品种第三位,并列为江苏苏中稻区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主推品种之一。杂交粳稻新组合“盐优2号”2000~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5.05 kg,较对照9优138增产15.67%,达极显著水平,列第一位。2002年提前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2 kg,较对照9优138增产17.08%,列第一位,是历届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中产量和比对照增产幅度最高的一个组合。杂交中籼新组合“川优065 ”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9.1 kg,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6 kg,比对照Ⅱ优084增产7.0%。品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整精米率64.8%,垩白率30%,垩白度4.5%,胶稠度50 mm,直链淀粉含量19.4%,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迟熟中粳新品种“扬育粳2号”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3年11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超级稻”第一年实产验收,实收产量达807.5 kg,并被评为首届“江苏好品种”,列为2014年江苏省水稻主推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盐粳系列水稻品种(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6 000万亩以上,创造了10多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潜心培育水稻新品种的同时,他还先后主持或参加“十五”第二批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项目“盐都县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国家苏北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耐盐啤酒大麦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集成推广”、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江苏省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高产多抗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优质中粳稻新品种(组合)的引进与示范”、“江苏省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盐都)”、“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盐粳11号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抗黑条矮缩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从2000年起主持承担江苏省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淮南迟播区域试验(盐都),连续十年承担江苏省自主创新产业体系项目水稻抗性鉴定试验的研究工作。
如今,他年过半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水稻科研育种工作的执着。在试验田里的张亚脚穿水靴、头戴草帽、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间地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也没能改变他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因为他一直在坚信:真正好的水稻品种始终是下一个新品种。

《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第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