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农牧业发展获批项目12个 落实投资2.78亿

2014年以来,阿里地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牧产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预计全年实现肉产量2万吨、奶产量1.177万吨、粮食产量5762.3吨;同时,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民收入稳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据介绍,今年,阿里地区预计牲畜存栏235万头(只、匹);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1.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万亩、油菜0.14万亩、蔬菜0.18万亩,人工种草9万亩。预计实现粮食产量5762.3吨,实现蔬菜产量3550吨,全年肉、奶产量分别为2万吨、1.177万吨;羊绒、羊毛产量分别达到290吨、1178吨。

农牧业发展项目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中作用明显。今年,阿里地区获得上级部门批复项目12个,总投资2.7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4亿元。全地区开复工项目12个,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32亿元,包括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配套工程、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噶尔县昆莎乡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其中,500万元以下项目全部由各县农牧局负责实施监管,做到了责权一致,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同时,邀请自治区农科院、新疆畜牧科学院专家一同完成了阿里地区绒山羊发展规划并已通过自治区评审。阿里地区草原鼠害毒草治理规划、阿里地区西四县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良种场改扩建规划已上报自治区。

2014年,阿里地区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在绒山羊推广方面,全地区共发展绒山羊示范户1854户,养殖优质绒山羊约28万只,约占全地区山羊总数的25%。今年,新增绒山羊示范户130户。日土县良种场通过国家评审,成为西藏首个国家级保种场,被国家畜禽资源遗传委员会命名为“西藏山羊(白绒型)原种场”。以日土、革吉、改则、措勤县为重点的绒山羊产业带基本建成,完成了革吉县、改则县扩繁场标准化建设工作,并成功开发出“雪绒王”、“金紫绒”等羊绒制品品牌。同时,阿里地区还启动了象雄半细毛羊地理标识、地方标准申报工作,通过繁育推广,阿里象雄半细毛羊种群数量达2.4万只,养殖示范户达88户,羊毛、羊肉、遗传距离检测工作已经完成。

阿里地区农牧、扶贫、商务、财政等部门还整合资金3031.54万元,在噶尔县实施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目前,培训室、档案室、围墙等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共建设温室49座、温棚46座。阿里地区农牧局还在普兰县投资198万元新建温室9座,在日土县投资300万元新建温室20座;投入资金3344.66万元,在噶尔县昆莎乡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新增人工种草5000亩,添置奶牛300头,配套建设牛舍和农机具、乳产品加工等设施设备。

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在种植藏青320和喜马拉雅19号的基础上,普兰县今年试种藏青2000青稞品种300亩,平均亩产410斤,最高亩产达578斤;在噶尔县索麦村试种艾玛土豆10亩,在札达县试种樱桃200株、藏红花1000株,均取得初步成果。同时,全地区共实施人工种草9万亩,实施范围覆盖7县,主要种植的牧草品种有燕麦草、披碱草、紫花苜蓿等。

伴随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的兴起壮大,如今,狮泉河城镇周边牲畜短期育肥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我们乡噶尔新村、索麦村实施牲畜短期育肥出栏约2000只,每只实现增收约300到500元,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群众收入。”噶尔县昆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扎西才旦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