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知道一个真实的转基因zz
核心提示: 2014年12月29日,基因农业网盘点2014年转基因焦点事件,所列举的15个事件中,有5例与学校直接相关:绿色和平组织海南盗种被抓、央视《追查转基因大米》节目播出、三张转基因安全证书过期、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共识、农业部直接回应转基因敏感问题。人民网同期发布的“2014年十大网络科学传播事件”中,争论继续发酵,人民网直播转基因研讨大会同样入选。
(文|学通社记者杨林)2014年12月29日,基因农业网盘点2014年转基因焦点事件,所列举的15个事件中,有5例与学校直接相关:绿色和平组织海南盗种被抓、央视《追查转基因大米》节目播出、三张转基因安全证书过期、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共识、农业部直接回应转基因敏感问题。人民网同期发布的“2014年十大网络科学传播事件”中,争论继续发酵,人民网直播转基因研讨大会同样入选。
转基因舆情向纵深发展,学校不可避免的置于聚光灯之下,欲求安静而不得。
困局:舆论矛头指向我校科学家
7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追查转基因大米》,指责学校非法扩散转基因水稻,舆论矛头指向我校承担相关研究的水稻团队。
8月4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严建兵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新闻调查是如何构陷科学家的》一文,他认为栏目完全违背新闻人起码操守,将学校构陷为“滥种”的源头。如何取样、在何处检测,该栏目都未做交代。之前大费周章对诸多科学家的访谈,最终都没有在节目中出现,张启发院士的采访断章取义为节目主题“滥种”服务。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转基因水稻违法种植是安全监管的程序问题,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因为转基因水稻已经拿到了应用安全证书,只不过没有得到种植的许可。” 不交代这个前提,很容易误导受众。
在我校文法学院教授、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主任彭光芒看来,这算不上一次引起重大社会反响和舆论风波的事件。10年间,2004年的湖北转基因水稻事件、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一种玉米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012年的黄金大米事件,都在整个社会掀起讨论与纷争,“让转基因从科学话题成为了社会话题。”
今年崛起的微信科学传播平台“赛先生”,新近发表了康奈尔大学博士生、资深科学记者贾鹤鹏与我校生物科学传媒中心范敬群合作的文章,文章认为,转基因问题去科学化明显,群殴正混入科学。“赛先生”由饶毅、 鲁白和谢宇主编,该平台同样入选“2014年十大网络科学传播事件”。
努力:科学家与“打酱油者们”的尝试
转基因舆情持续恶化,学校深陷漩涡之中。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校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告诉公众一个真实的转基因。这其中,以水稻团队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股力量则是一些科学传播和科普的小规模组织,包括挂在我校生科院的国家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设置在宣传部的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和学生科普协会。
近几年来,张启发等人频繁出席各类讲座,重点是向不同的人群科普基础的生物技术知识。这种讲座有时要冒着被反对者扔杯子的危险。严建兵、林拥军等一批科学家开通微博,走进网站直播访谈,开始尝试面对镜头。学校和武汉晚报合办“未来科学家班”,将媒体资源和科学家资源整合进行科普实践。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未来科学家班”班主任陈浩看来,这是一个“提高科学素养,从娃娃抓起”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科学传媒中心的工作。成立于2009年的中心负责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科普传播的研究、策划、组织和运作。中心成立以来,整合多个学科,从事科学传播理论研究与科学传播实践,致力于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承担了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平台构建与示范运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等课题,策划承办了“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转基因展览、邀请美国科学院前院长、《科学》(《Science》)杂志总编辑布鲁斯·艾伯茨博士举办“生物技术与现代科普传播”研讨会等系列科普活动。“一方面鼓励科学家站出来,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与媒体沟通协作,共同做好科普。”彭光芒说,为转基因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能各自为战,统一联盟部署才能形成效果。中心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吉林农科院达成合作联盟。
合力:别让我们在误解和等待中老去
入选多个榜单的10月全球转基因研讨会,是学校两股科普力量结合的一个典范。“这次国际研讨会体现了学校科学家的努力,也体现了生物科学传媒中心的科普路径选择,即推动科学家媒介素养和媒体记者科学素养的双向提升。”范敬群说。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策划历时一年多,从一开始,科学家们就希望会议得到高效、准确的传播,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尤其是媒体策略方案。最终,有来自美国、英国、巴西、比利时、南非、荷兰、印度、瑞士、墨西哥、中国等10个国家的20名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食品与环境安全评价与管理、农业经济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会,在经过两天的研讨后,达成了八项共识。
全国最具传播力的近50家媒体到场采访,人民网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专题,并全程直播了17日举行的媒体记者见面会;新华社重大新闻策划中心的首席记者到场采写新闻,新华视点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即时发布会议相关信息。16日至18日,全国媒体共刊发(含转载)约1730篇相关报道,其中既有新华社、人民网这样的中央权威媒体,又有南方报系、新京报、成都商报等颇具市场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都市媒体,还有在新媒体舆论场中迅速崛起的澎湃新闻等。此间报道一反此前几乎一边倒的污蔑、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局面,报道立场较为客观,对国际国内转基因研发、安全管理、标识等问题的表述基本做到严谨与通俗的统一。
会议得到了媒体充分和有效的报道,与研讨会举办期间的一个研修班密切相关。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和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等单位主办了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这个研修班通过密集的专家讲座、实验室和产业参观,为记者们系统梳理了有关转基因的知识。新华社记者王敏以前没有系统了解过转基因,通过科学家针对性的讲解和对焦点问题的充分论证,使她觉得转基因被妖魔化了。“尤其到水稻育种实验室看到了整个过程,它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事物,媒体应客观认识转基因,传播理性的声音。”会后,新华社在新华视点发表《转基因,没那么玄乎》、在旗下《财经国家周刊》发表《转基因,非对称之争》。
中国科学报在头版的报道更符合从事转基因研究科学家们的心境,报道的标题是《别让我们在误解和等待中老去》。文中引用张启发院士解释中科院院士陈晓亚展示的一张图片:画面正中是一个转基因的作物,左边是一个漂亮的少女,右边是个容颜已逝的老太婆。“少女在等待转基因批准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老太婆。”
“农民即使违规也要冒险去种转基因作物,因为转基因能给他们自己带来实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教授觉得,转基因还没有正式推广就被应用,这是节目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侧面。林拥军介绍,国家农业部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分为几个步骤: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间接食用,最后是食用来稳步推进。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团队一心做好研究,充分准备,只等待批准产业化。”
王敏认为,产业化要推进,一方面媒体要科学理性地报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科学家也要积极主动回应社会谣言,及时辟谣。“学校和科普教育机构面向媒体和公众举行开放日,进实验室听科学家讲,很多问题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