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那些改写未来的中国科技
2014年,中国科学界的第一件大事,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颁奖。因为有“国际首创”的硬指标,2000年以来的14年中,该奖项仅仅颁出5次,可谓是中国含金量最高的科技大奖。这次获奖的“铁基超导”,也不可避免地被人们用放大镜审视,赞赏者说有诺奖资格,批评者则指出,日本科学家早就提出了思路,中国人并无开创之功。
“世界领先”,是中国科学家几十年来一贯的追求,也是旁观者始终解不开的心结。
2014年,中国的确在一个领域成为了“世界领先”。IMF说,按购买力平价,中国GDP今年已经超过美国,2015年将成为中国世纪的元年。由此引发的争论,当然更加激烈,只能交由时间去检验。不过,假如我们相信中国真的成了GDP第一,这又意味着什么?
历史总能给我们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1872年,美国GDP总量超越英国。不知道是不是巧合,1870年代的科学界,也发生过一场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有关“首创”的争论。
1859年,12岁的爱迪生找到了一份在火车上售报的工作,十年后的1869年,他已经在纽约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发明了“爱迪生普通印刷机”。1879年,爱迪生设计出白炽灯,让自己青史留名。
爱迪生的故事如今人尽皆知,英国人约瑟夫·斯万却没有这样的运气。比爱迪生年长不少的斯万,早在1860年就发明了白炽灯的原型,1875年,他改进了当年的技术,先于爱迪生造出实用的白炽灯,并于1878年拿到专利。斯万和爱迪生的专利之争一度被人上纲上线到国家层面,但今天,两位科技先驱同样受人尊重。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是否曾想到,一百多年后的人们回想起那个年代,总是先想到小学课本里的爱迪生,而不是伟大的“日不落帝国”?
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自己的时代?对于80后来说,小学课本里的现代科技是日本新干线、美国铱星。如果2014年的我们要给下一代人编写课本 ,又会写些什么?是中国高铁开始在全球布局,还是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已经完成攻关?
对未来的想象总是充满魅力。当爱迪生在美国建立起庞大的电网系统时,他一定已经料到,100余年后的今天,电力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但他恐怕想不到,100余年后的今天,美国老旧的电网在每一次飓风面前变得脆弱不堪,而饱受环保主义者批评的中国特高压建设正在艰难前行。
那么再过100年,中国人将会如何改变世界?转基因技术能够在全球消灭饥饿吗?意念控制将治愈瘫痪吗?核电将提供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吗?
回顾2014,观察者网挑选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十大进展,标准不是“世界领先”,不是行业重要性,只希望与读者们一起展望一种未来。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