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 农业产业成为可圈可点的新风景
脚步匆匆,2014年已接近尾声。在新的时间节点上驻足回眸,盘点2014年吉林省辽源市农业农村工作,不仅仅是大旱之年喜夺丰收,更呈现出换挡提速、结构优化两大特点。辽源市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规模型、效益型、特色型、生态型、安全型、智慧型“六型农业”实现了较好发展,在新常态下蹄疾步稳,成色十足,成为可圈可点新风景。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辽源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稳定粮食作物面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今年夏天,特别是7月22日至8月10日,辽源市连续19天无降雨。旱情发生后,辽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指挥、督导抗旱工作,并组织水利、农业、气象、财政、民政等部门,协同作战,科学抗旱。成立了2个抗旱指导组和4个专家技术指导组,深入村屯和地块,因地制宜指导抗旱工作。采取了人工和机械灌溉、喷施抗旱剂、人工增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今年粮食产量达到47.07亿斤,比去年增加0.4亿斤,实现“六连增”。精品养殖业发展迅速,新改扩建牧业小区90个,总数达到538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3.5亿元。预计全年猪、牛、羊、禽和梅花鹿分别增长3.7%、0.8%、2.0%、1.6%和20.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增长1.8%、1.6%和1.6%。
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辽源市全面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规划建设了环城区蔬菜产业带、果品产业带、梅花鹿养殖产业带、柞蚕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等五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棚室经济,新改扩建棚室蔬菜1005栋,种植果树500万株,柞蚕放养量1300把,食用菌800万袋。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1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7.2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0.4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169个。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辽源市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这一主导产业,加大重点企业支持和服务力度。争取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054万元,补助龙头企业原料基地、项目建设、研发投入。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支持龙头企业自建原料基地17万亩。启动实施了金翼蛋品年产50万吨饲料、巨峰生化年产5万吨生物质燃料乙醇等23个产业化项目。新培育1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辽源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3家。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15.2%。借助“智慧城市”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5家企业绿色农产品已实现在阿里巴巴网上销售。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吉羊麒鸣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吉东38号玉米种荣获长春农博会金奖产品。
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
辽源市将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承载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设了东辽县安石镇“稻田养蟹”示范园区等10个园区和30个牧业小区、30个粮食高产示范区、30个生态休闲农家乐,目前各类园区面积超过18万亩。金翼蛋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安恕镇建设,年加工鲜蛋15万吨,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蛋鸡养殖500万只,养殖规模国内最大,该企业正在向蛋制品行业的“双汇”和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的全国样板迈进。麒鸣牧业投资建设的北方畜牧加工贸易园区,总投资73亿元,与那丹伯镇城镇化同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200万头畜禽交易市场、镇区路网一期等工程,项目建成后将确立其中国高端羊肉品牌地位。拉拉河镇聚鲜园蔬菜产业园项目,现已实现蔬菜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的产业链,在现代农业联结三次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目前,辽源市谋划启动了以金州乡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有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亮点。
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辽源市着力推进吉东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组织实施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吉东系列玉米品种产业化、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产业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玉米吉东81号列为明年国审品种,吉东801明年可通过省审定。加强农技推广力度,实施“1535工程”,组织辽源市10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机大户“五对接”,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信息“三下乡”服务,重点推广转化50项农业技术,落实高产创建方25个、“高光效”示范面积29万亩、全省三项重大技术示范面积395万亩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460人。
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辽源市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东丰东辽两县确立了29个试点村,土地面积14.2万亩。加快土地流转和资产盘活,辽源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131公顷,同比增长162%。积极培育农村经营主体,辽源市家庭农场发展到2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35个,新增217个,入社农民达到3.5万人,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已确定25户粮食企业纳入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完成了企业备案工作。“粮食银行”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有一户粮食收储企业挂牌开展“粮食银行”试点业务。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目前已向农户放贷1681.3万元。
粮食收储更加利农惠农
辽源市2013年秋粮收购,适时申请启动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国家临储玉米等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协调完善粮食收购库点布局,做好收购市场的宣传引导,保证辽源市粮食收购市场有序进行。2013年秋粮收购期间,辽源市收购入库粮食数量172万吨,同比上年增加20万吨。其中,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28个,收购入库粮食86万吨,收购期间未发生区域性农民卖粮难和各类粮食安全事故。目前,辽源市2014年秋粮收购已开始,于2014年12月8日和2014年12月10日分别启动了2014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工作,截至12月22日,辽源全市2014年秋粮收购入库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万吨。其中,政策性粮食收购1.6万吨。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
辽源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争取省级重点村23个,组织申报47个省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争取专项补助资金1010万元。辽源全市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全面完工,修建垃圾场点219个,路灯212盏,改造围墙大门5600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厕所861个。深入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了23名市级领导、28名县(区)领导,46个市直部门、23个市级企业、32个县(区)企业的帮扶共建机制,广泛开展“八清一禁止两处理”工作,今年开展集中整治16次,出动人员3.7万人次,清垃圾12.39万立方米,清柴草垛0.86万个,清粪堆1.4万个,清棚架518个,清沟渠1813条,清路障0.44万个,清广告4928条,清死畜禽4.4万头(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14年,辽源市农业农村工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农民得到了甜头,生活也更有奔头。(供稿:辽源市委宣传部 作者:王君开 曹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