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在京召开
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李禾) 汇报研究成果,展示自我风采;企业延揽英才,实现人才对接……日前,由中国生态修复网承办的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在北京林业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12所科研院校的20位硕博士载誉而归,另有30多位应届毕业生同与会企业进行定向交流,进而拿到企业offer的机会。
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是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修复网于2013年联合发起举办的全国性研究生学术论坛。
谈到论坛发起的初衷,中国生态修复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生态修复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生态修复行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然而受种种条件所限,从事相关研究的广大研究生除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外,少有与生态修复行业一线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作为生态修复领域的全国性行业服务平台,我们很了解这一行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正是在这样一个人才供应与需求脱节的大背景下,由上述五家单位共同发起了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为广大在读研究生与需求企业搭建了一个面对面展示自我与现场交流的平台。
作为初次尝试,2013年12月30日,上述5家发起单位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吸引了近百位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青年学子的热情与期待,更加坚定了我们不遗余力地为生态修复产业搭建青年学子与人才需求交流平台。
“现在从事生态修复领域学术研究的在读研究生在未来三到五年将成为这一新兴产业的骨干力量。”这是包括中国生态修复网在内的论坛发起单位不断强调的一句话,而这样的期许指日可待。2014年7月1日,前后花费了环保部5年时间编制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术语》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正式实施。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纵使国内生态修复行业蕴含着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上述5项标准顺利实施所面临的第一大制约因素便是缺乏拥有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知识以及经验的专业人才,这也是我国千余家生态修复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仅在百度招聘上搜索“生态修复”、“环境修复”等关键词便可获得千余条招聘信息,而这仅仅是最近一周新增的招聘职位。一边是生态修复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另一边则是数量众多的青年学子缺乏向企业展现自身专业实力的渠道。
于是,2014年初,中国生态修复网与其他几家论坛发起单位决定继续在2014年12月举办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选择这一时间可谓用心良苦:每年年底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季,也是企业校园招聘如火如荼的时段,不仅企业在招人,来自科研院所的导师们也在忙着考察意向学生。“在这个时候举办论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学子和导师的需求,实现产、学、研的统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廷宁老师解释道。
众望所归,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得到了全国范围的积极响应。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近20所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向论坛提交了近50份研究成果,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十余家生态修复企业现场延揽人才,十几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学子表现,希望在下一年度为自己的科研团队补充新鲜血液。素有“生态修复第一股”之称的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义不容辞,为论坛的顺利举办提供了资金支持。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国生态修复领域第一个着眼新兴产业发展、对接青年人才与企业需求的行业人才交流平台。下一步中国生态修复网不仅联合其他几家发起单位进一步扩大论坛的深度、广度,扩充会员单位,而且还将会依据实际需求将论坛向着全国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与各大院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联手打造青年学子与人才需求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生态修复网相关负责人。
记者在论坛现场看到,在主题报告环节,按照“博士组(一)-硕士组(一)-博士组(二)-硕士组(二)”依次分组进行,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等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青年学者依次就各自研究成果作论坛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土壤修复、沙化治理、工程绿化、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相关领域,学术委员会评委依次对报告进行打分与点评。
经过评委会甄选,评选出本次论坛博士组、硕士组一等奖各一名, 二等奖各三名,三等奖各六名。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胡振琪作论坛总结发言。他说,生态修复领域需要给优秀的青年学者提供这样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人才被市场发现、需要并成为未来生态修复行业的中流砥柱。
此次论坛特设墙报展示区,展示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并设“优秀墙报奖”,以此鼓励青年学者潜心研究,为促进生态修复行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