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主导的“鸟类起源”研究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4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

2014年岁末,我国古生物学家主导的“鸟类起源”研究入选国际权威刊物《Science》杂志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科学家对20多年来新发现的、主要产自中国的化石的研究表明,羽毛这样的类似鸟类的特征,实际上早在最早的鸟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在不同的恐龙类群中多次重复出现。目前看来,羽毛不仅仅是用于飞翔,也用于保暖、展示,也可能有保持平衡的作用。另外,研究也发现恐龙向鸟类的进化中身体逐渐变小,同时骨骼逐渐变得纤细。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是“鸟类起源”这项重大科学进展的基础。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在鸟类及其羽毛和飞行的起源、恐龙等重要类群的系统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原创性研究成果,仅在《Nature》和《Science》上就发表了40余篇论文。中国科学家主导的“鸟类起源”研究将这一重要方向在全球推向了高潮,各国同行积极加入,从多学科的角度揭示了某些恐龙世系是如何进化出小型而轻盈的构造,使其能够演化成许多类型的鸟类,并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生物大灭绝中存活下来。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等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鸟类起源研究的综述文章,对鸟类起源这一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恐龙向鸟类的转化已成为论证最详实的演化事件之一,并提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多年前,中国多个古生物学科研团队已开始尝试在整合生物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与国际研究工作接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长期稳定支持下,依托我国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我国古生物学家已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突破性成果。此外,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长期活跃在国际学术领域,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2014年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的年度评选将“鸟类起源”列入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之一,是对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赞许,为我国科学界争得了荣誉。

近年发现的兽脚类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化石

(X. Xu et al., 2014. Science 346, 1253293, Fig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