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研究”项目取得新进展

麦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主粮作物,小麦的研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在小麦远缘杂交及分子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其成果为提高小麦产量、支撑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启动了“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研究”主题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日前,该所在北京举办了“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研究”项目2014年度总结推进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组出席会议并指导,项目骨干及研究生近100人参加了会议,科技部农村司和农村中心领导应邀出席。
今年以来,项目组重点围绕新基因发现与克隆、新技术改进、新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据项目首席专家韩方普研究员及参与项目的科研工作者们介绍,在新基因发现与克隆方面:项目组在2013年完成的小麦A、D基因组测序及组装基础上,2014年获得三个抗小麦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并对这三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及基因结构分析;在新技术改进方面:项目组已将外源基因转移效率由原来的1%提高到10%左右,并建立了快速、高效及高灵敏度的小麦染色体分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新材料的选育与鉴定工作;在新材料创制方面:项目组已获得由小麦远缘杂交产生的高抗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大穗多花、耐盐抗逆等新染色体工程材料2183份,并建立了近200份可供育种应用的新材料正陆续发放给育种单位;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在2013年选育小麦新品种3个的基础上(其中一个新品种比对照增产11%),2014年选育小麦新品种4个,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并有9个新品系参加国家及省级区域或生产试验,大部分均有希望通过明年新品种审定。
项目专家组组长李振声院士全程详细听取了汇报,认为“小麦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项目进展超出预期目标,并勉励项目组人员时刻记住国家的需求,继续努力并推进重大产出,争取在“十三五”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