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 2014年渭南农业工作回眸
今年,我市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克服去冬今春连旱、高温伏旱以及强秋淋等不利天气影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稳粮增收、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农业改革深入推进
土地流转有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蓬勃发展。全年流转土地新增4.63万亩,累计流转93.71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2.44%。新增省级园区12个,市级园区10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46个(其中省级40个、市级105个),园区总面积达到70万亩,产值实现86亿元。
土地确权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在8个县整体推进,在临渭区、高新区、大荔县、华阴市三分之一乡全面开展,涉及117个镇、2139个村、12679个组、645917万户、689.32万亩承包地。目前正在开展农户土地承包信息公示和建立土地确权登记薄。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壮大。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35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1家、市级272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40多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31个,合作社总数达到5999个(国家级示范社18个、省级示范社70个、市级重点示范社71个),入社成员27.17万户,注册资金111.78亿元,带动农户38.84万户。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检验检测综合执法监管范围、工作力度加大,农业部门从种养环节到进入市场和加工企业前的监管责任得到落实。共监测果蔬菜农产品5433批次,合格率99%。先后四次明察暗访到12个县(市、区)369镇(次)1417家农药经营门店、2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发现违法经营门店199个,立案并结案199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有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伐加快。市级认定中级职业农民资格94人,省上认定高级职业农民资格8人,共开班培训1300人。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前三季度,我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04.6亿元,同比增长5.2%;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8亿元,增长100.6%;农民现金收入为7269元,同比增长13.3%,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8元,增长13%。
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粮食播种面积770.5万亩,总产227万吨,较上年增长8%。其中夏粮总产104万吨、同比增长7.2%;秋粮123万吨、同比增长8.3%。
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市新增水果面积16.4万亩,总面积达到302.2万亩,水果总产预计可达330万吨,同比增长7.8%。
设施蔬菜持续增长。新增设施蔬菜5.6万亩,累计面积达到101万亩。全市蔬菜总面积达180.6万亩,产量450万吨。
畜牧业形势平稳。全市存栏生猪、牛、羊、家禽分别为130.93万头、28.43万头、100.68万只、1434.45万只,同比增长-2.1、-3.7%、4.2%、-1.3%;肉、蛋、奶产量达到12.85万吨、7.1万吨、23万吨,同比增长2.8%、-1.2%、3.3%。
农机化进程不断推进。机耕面积724万亩,机播面积740万亩,机收面积717万亩,全市耕种收机械化率小麦94%,玉米81%。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5亿元。农机事故四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
品牌农业和休闲农业稳步发展。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洽川红提已成为渭南农业的知名品牌。全市规模化休闲农家、休闲农庄、休闲农业示范园已发展到56家,从业人数1.2万人,接待游客730万人次,营业收入9亿元,带动人均增收1.5万元。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共申报部、省农业专项10多类100多个,申报资金总额达3.7亿元,到位资金3亿余元。第二十一届杨凌农高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黄河金三角现代农业产业推介暨优势项目对接会签约合同21个,涉及金额66.07亿元。完成全年50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今年,我市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工作突破口,全市12个县(市、区)447个村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10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初步实现了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产业优化的“六化”标准,339个重点村垃圾污水基本得到整治,群众对村容村貌的改善比较满意,参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2015年,我市农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市粮食总产210万吨以上;新增水果面积5万亩,总面积达到305万亩,总产量340万吨;新增设施蔬菜4万亩,设施蔬菜累计105万亩,蔬菜总面积184.6万亩,总产量达450万吨。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20%,达到14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