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行业进入整合期

自12月1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期货上市以来,期货价格冲高回落,交投比较活跃,基本上温和理性地反映了目前玉米淀粉现货市场的运行状况。

近期笔者调研了玉米淀粉产业链情况,从玉米淀粉产业的整体状况来看,玉米淀粉行业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搞清其中的脉络,对其未来的行情研判非常重要。

玉米淀粉企业经过前几年的快速扩张,目前产能过剩严重。2014年9月之后,伴随着新季玉米供应逐渐恢复正常,玉米淀粉市场进入季节性下跌周期,再次到达微利的边缘。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不少高耗能、经营不善的小型企业被淘汰,同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被停产整改。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石家庄地区目前还在开工生产的玉米淀粉企业仅剩四五家,而两年前该区域开工生产的企业有三十多家。停产的多是小型民营企业,停产原因主要是利润低,缺少银行信贷支持,融资能力弱。还有些企业停产是因为无力满足政府的环保要求,比如按照环保要求企业需进行锅炉环保改造才能开工,这超出了有些企业的承受能力,有些企业只能停工。

总体来看,多数小型企业对继续从事玉米淀粉行业缺乏信心,随着河北地区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外加资金紧张,这些停工的小企业复产的可能性较小。

相比之下,大型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这主要因为,一方面大型企业一般自备电厂提供电力、蒸汽,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同时具有下游深加工能力,这支撑了上游玉米淀粉的生产。目前,由于下游需求低迷,不少大型玉米淀粉企业出现了积压库存,有企业表示,一吨亏损在100元是可以忍受的,尽量保持生产的连续性。

玉米淀粉的主要成本为玉米,约占总成本的80%以上,玉米价格的波动对玉米淀粉的成本影响较大,其他成本为耗能和工人工资。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玉米皮、胚芽粕、蛋白粉等副产品,副产品的价格对玉米淀粉成本有一定影响。以当前玉米皮1200元/吨、胚芽粕1700元/吨、蛋白粉4820元/吨计算,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加600—750元/吨,即为玉米淀粉的主流生产成本。

目前山东和河北在产企业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虽然玉米价格开始下跌,但玉米淀粉价格跌幅更大,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利润已经跌至100元/吨以下,部分生产企业已经达到盈亏平衡点。

玉米淀粉下游需求领域主要是淀粉糖、啤酒、医药、造纸、食品加工等,其中淀粉糖约占玉米淀粉消费的55%。在春节、五一、中秋等节日备货期间,玉米淀粉需求明显增加。同时,玉米淀粉生产依赖玉米作为原料,部分大型企业采用玉米价格加一定加工利润的定价模式,而玉米与玉米淀粉价格难以形成共振,弱化了玉米淀粉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规律。

我国玉米主要有东北和华北两个产区,当前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仅针对东北地区,收储数量和节奏极大地影响东北玉米市场并间接影响华北市场。2013/2014年度对东北玉米敞开收储以及外运补贴政策导致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玉米倒流东北地区。7月后,华北市场玉米供不应求,而东北玉米拍卖运回华北成本较高,导致华北玉米价格一路飙涨,一度到达1.42元/斤的历史高点。

我们了解到,山东地区的玉米淀粉企业基本上不使用东北玉米,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东北玉米价格高企,在成本上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东北玉米收购时水分含量较大,烘干后的玉米加工成的玉米淀粉容易老化,不能很好满足下游企业的要求,但造纸行业对于此类玉米淀粉似乎有所偏好,但所占比例较小。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山东地区玉米淀粉企业基本上都使用本地区或河北的玉米,这意味着东北和华北两大区域玉米淀粉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天然隔断,双方很少流动互换。

在玉米临储背景下,玉米价格区域差异使得玉米淀粉企业生产成本不同,从而导致市场对玉米淀粉价格的接受度不同。玉米淀粉期货升贴水设置为吉林、辽宁地区升水60元/吨,山东地区升水95元/吨。目前山东玉米淀粉主流价格在2880—2900元/吨之间,河北2850元/吨左右,东北大单主流价格在2750元/吨附近,实际上山东地区玉米淀粉价格比东北地区高150元/吨左右。

东北玉米收储政策导致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玉米价格差异化明显,因此两地之间玉米淀粉价差波动不具有明显规律性。

[责任li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