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寻求农业发展方式新转变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发地区农村经济如何顺应新形势,走上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11月初在福建考察时提出“五新”要求,农业大市如何在这更高层次和平台上,进一步树立“三农”工作的新标杆,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境界。马年岁末,记者深入苏北农业大市宿迁采访,结合全市正在进行的“五新”大调研、大讨论,听思路,看实效,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
“淘宝村”还能给农民淘来什么
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是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全村900余户,淘宝店就有283户。村里集聚了350家网络创业企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2013年,网上产品销售额达1.2亿元,跻身全国20个“淘宝村”之列。
上世纪80年代,耿车镇创造的“耿车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并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大众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村落,当年这里一度是废旧塑料加工专业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水质变差等诸多问题。
2009年5月开始,这里却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以前全村85%以上村民从事塑料产业,到现在50%的村民通过的网络销售家具,从以前的废旧塑料加工销售2000多万元,到现在仅仅是网上销售家具一项,年销售额即达1.2亿元。
巨变让更多人看到网络经济在农村巨大的潜能。沭阳县颜集镇花木网店有3000家,占全镇总户数的28%,带动就业1.2万人,花木网络年销售额3.5亿元。“淘宝村”和网络经济,给农民们带来的还不止于经济和财富的倍增。
沭阳全县创办网店1.3万余家,总销售额超17亿元。全国首批20个“淘宝村”中,江苏仅3家,其中两家在宿迁。经济数据之外,网络经济给宿迁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是更多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理念的更新。
2013年底,阿里巴巴后台数据显示,全国家庭园艺产品10%以上的销售来自沭阳县新河镇。2014年7月底,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刚刚到任,就深入各地走访调研,给沭阳和新河出题:大数据时代,网络经济究竟还能给农民带来什么?
时下全市正在开展的“五新”大调研、大讨论,让宿迁围绕新常态下的现代农业如何加快发展、如何“突出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淘宝村还能给农民淘来什么”等话题,将网络经济农村潜能挖掘的实践引向深入。
于是,宿迁首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启动,魏国强揭幕,市长王天琦致辞,吸引30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市、县、乡三级网络创业载体迅速形成,重点推进的9个网络创业园区和19个网络创业示范村建设已初见成效。
为鼓励网络创业,市、县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的网络创业扶持资金,网络创业培训截至10月上旬,已培训13216人,培训后95%以上的学员成功注册网店。到年底,将完成网络创业初始培训两万人、提升培训2000人、精英培训200人。
发展观念的转变,拓宽的是农民增收渠道和平台。泗洪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创业机制,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街区、全民创业园分别达3.17万平方米、9.6万平方米、317万平方米,现代农业创业基地1.72万亩。
“创新券”还能给农业创出什么
“新常态下农业稳定发展的挑战持续增大,农产品价格接近‘天花板’,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双重挤压对拥有570万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2.4%的宿迁来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尤为紧迫。”魏国强说。
改革是宿迁最大的“金字招牌”,创新是宿迁经济不断增长的持续动力。近年来,宿迁创造的“创新券”,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牛刀初试。但是在新常态下,“创新券”理念还能给农业创出什么?在大调研、大讨论中理出了新路。
种粮大户向银行贷款缺少有效抵押物,泗洪县创新金融模式,农民将在田粮食抵押给地方粮食加工企业,由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担保。最近,这一新型贷款担保方式,已为全县25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解决了570万元的融资难题。
孟庆余是泗洪县半城镇养殖场的养殖户,过去贷款每办一次都要跑好多趟。“五新”大调研、大讨论解放了思想,泗洪农村商业银行让他家用80亩塘口作抵押,不需要找任何人担保,为他家授信贷款20万元,目前已用贷款10万元。
宿城区农民过去种玉米零散不成规模,销售渠道不一,获益较低。大调研、大讨论消除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疑虑,一家公司投入1.5亿元,带动2000多农户种植加工甜玉米6000亩,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如何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如何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如何寻求新突破?在“五新”大调研、大讨论中,宿迁各地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摸准规律,探出新路。
沭阳是农业和产粮大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80万亩,去年实现粮食生产“十连丰”。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在大调研、大讨论中,大家看到,近年来,在稳粮增粮的基础上,沭阳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农业产业上做了不少文章,但如何寻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突破,还有更多更大更新文章可做。
县里为此明确了以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为龙头,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的新思路。依托省级沭阳现代农业区建成的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集花木信息服务、研发、中介、园林、交易和展示为一体,年销售额可达17亿元。
泗洪县水稻面积100多万亩,近年来,泗洪大米价格越卖越高,有的品牌大米甚至卖出了猪肉价,还供不应求。原因何在?大调研、大讨论中,大家认识到,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不仅在数量,更在质量,不仅在种多少,还在于怎么种。
调研、讨论中,大家发现农民种植理念的创新,种植方式的转变,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的提升是重要原因。“垫湖仙米”稻鸭共作,整个过程不用农药、不施化肥。1公斤大米最高卖到36元,平均亩产值超过4000元。
目前泗洪正在建设10万亩的有机稻米基地,计划总投资10亿元,基地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稻米基地,可年产有机稻1亿公斤以上,年产值可达10亿元,带动劳动力5000余人,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至1万元。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要由‘内部优化’向‘内外联动’转变,要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大调研、大讨论中,人们达成更多共识。
站在泗阳县大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日光温室内,记者难以相信这是种菜的地方:菜可以长在管道上、可以长在柱子上、可以长在箱子里,而不是长在地上;种苗可以从“水”里吸收营养,可以从基质里获得养分,而不是扎根土里……
种菜不用泥土,作物住进“蚊帐”;一叶一须,育出无数棵幼苗;开沟、插秧全程机械化;当年“土里刨食”的农民,现在一手拿着土地租金,一手拿着“农业工人”的工资,让绵延千年的农业“故事”,正在宿迁创新的田野上重新改写。
“深呼吸”还能给乡村呼来什么
“宿迁最大的优势在生态。这里PM2.5数值江苏最低,是全省唯一没有酸雨的城市,是最能作深呼吸的自然生态氧吧、百姓长寿之乡;宿迁年轻,刚刚过18岁成人礼,处处散发着阳光少年般的青春气息……”魏国强动情地说。
对于这个只有18岁的年轻地级市,在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焕发改革发展青春,在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在建设新农村上该迈出怎样的新步伐?这次“五新”大调研、大讨论,让大家认识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
2010年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户籍总人口82万的宿城区,80岁以上老人有10967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58人,年龄最大的现年111岁以上。对照国际自然医学会设立的“世界长寿之乡”标准,宿城区已经超过。
问及长寿的秘密,家住陈集镇仓圩村102岁的许贤书老人笑呵呵地说:“现在村里河清水净,路宽庄洁,不像过去走在外面经常会有脏东西吹进眼里,不注意就能跌一跤,我如今天天出去活动,心情很好!”但宿迁人并不以此为满足。
2014年11月中旬,宿豫区曹集乡在全区率先完成了8个村级卫生室建设。记者在现场看到,村卫生室干净敞亮,药品齐全,设施先进,采用的指纹录入系统,让村民经过指纹识别就能看病报销,给村民带来很大便利,村民很是满意。
“发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人民群众对民生的愿望需求已经从过去的保证‘生存’转向追求‘生活’,向往更安定、舒适、可靠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考虑如何把发展中的‘人’字写得更大。”魏国强说。
走进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白墙黛瓦,村庄整洁,河水清澈,都给人以一种洁净静谧之美。在这里既有古朴的风貌,又有现代化的康居环境,全村建成“一园四中心”服务村民,率先成为了国家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前不久,在上海打工的村民张继成,与外省来沪打工的一个同事,打赌谁的家乡更美丽。各自回家乡把村子里的美景拍到手机里来让大家评判。八堡村古老村落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富饶景象,让张继成赢了一桌大家欢聚的酒菜。
宿迁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共有13159个自然村庄。尽管近年来该市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村庄基础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依然压力巨大,农民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
全市为此投入巨资,新建农村垃圾站(桶)等环卫设施1587处,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94公里,新建县乡道路155.282公里。群众最关心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普遍解决。2014年前10个月,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9.4%。
“深呼吸还能给乡村呼来什么?”这次大调研、大讨论,让大家看到存在问题和工作重点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把宿迁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促新常态下转型发展、重民生发展的新路子。
宿迁生态农业全国有名。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农业产业的生态价值和多功能性在进一步拓展和体现。在沭阳花卉和板栗林旅游观光带、骆马湖湖滨特色鲜切花休闲观光带、洪泽湖湿地风光和渔业旅游观光带、泗阳临河林地旅游观光带等,记者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宿迁区域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与民生幸福的新亮点。
全市“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更进一步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转变和提升。党员干部下基层接触群众多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更大了,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了。村民们说:“‘五新’活动,合了吾心!”
宿豫区曹集乡借助宿迁市“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的机遇,提出了村级民主管理“五个一”工作法:“一员挂百户,一卡联民心,一表征民意,一本察民情,一车通万家”,镇里的77名干部挂钩7700户村民,半年为群众解决270多件难题。
泗阳县积极探索推行分环节分主体分形式的“三维立体监督机制”,着力消除监督“盲点”;宿豫区以“远教超市”服务网络创业;宿城区以“16小时党支部”升级版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新常态下的后发地区,发展机遇的春风已经扑面而来。宿迁市入冬以来开展的“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已经在融化着各种发展的疑虑和困难,正在迎来一片更加灿烂的大好发展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