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台湾大数据市场五大趋势预测

叮叮噹、叮叮噹......,2014 即将步入尾声,回顾这一年的大数据相关发展,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在跨行业的水底持续积蓄能量,在特定的洲际大楼上空爆出更多火花」。大数据,不只是显学,它现在已经是企业的必要学。在提出 2015 台湾大数据市场五大趋势预测之前,笔者就先藉投入这个市场的几点经验与感想总结,来做为开场。

图 1. 大数据应用的价值亮点,正在不同领域,开出漂亮的火花

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

在 2010~2013 时谈论大数据,很多人喜欢用「数据是 21 世纪的石油」来做比喻,但这种类比其实只对了一半。从精鍊产生价值,这部份没有问题;但从数据的耗损与生成来看,却完全无法比拟:

石油是「用后即逝」的实体资源,但资料是「用后不灭」,越用累积的价值越高;石油生成的速度很慢 (植物残骸转化为石油须歷经一百万年以上),而根据 IDC 的推估,全世界的数据,每二年就会增加一倍。

到了 2014,台湾已经走过 大数据 的通识教育阶段,但在本质的思考上,利益相关者,不妨可以再行深思远。

图 2. 大数据价值主张

2015 年台湾大数据 市场五大趋势预测

以下就是笔者提出的 2015 年台湾大数据市场五大趋势预测:

客户洞察成为所有 B2C 商业的显学,社群媒体分析是 360° 单一顾客样貌的新增要素;

In-memory 分散式运算开源软体日益成熟,企业的近即时巨量数据应用 (Near Real-time Big Data Application) 成本降低,大大增加「快速侦知与快速反应」实现的可能;

物联网 (IoT) 与巨量数据分析 (BDA) 结合,成就应用的区隔化与细緻化;

数据产品 (Data Product) 云服务化,让中小企业有机会参与巨量资料的价值应用;

大数据分析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但唯有能结合领域知识者,才能成为箇中翘楚。

各项预测说明如下:

1. 客户洞察成为所有 B2C 商业的显学,社群媒体分析是 360° 单一顾客样貌的新增要素从电信、零售、金融、品牌、到各种线上服务,Single Customer View (单一顾客样貌) 在广大的 B2C 领域,已经成为 Marketer 与 Business Analyst 亟欲实现的任务。从实务上来说,要做到的是视野的扩大,典型的作法是:取企业塬本就有的 CRM大数据 (User Profile + Transaction Data + Customer Service Data),加上客户的线上行为资料 (看什么、点什么、搜什么、买什么、评论什么、分享什么......),再加上来自社群媒体的大数据 (贴文、贴图、按讚、分享、回覆、打卡、图谱......),形成针对分群或个别客户的全方位洞察。企业要料理与分析线上行为与社群媒体的资料,显然需要累积更多经验,也需要新的工具与服务。

经过前两年的市场教育与诸多的 PoC 验证,随着成功案例一一出现,2015 将是这类应用市场起飞的一年。

2. In-memory 分散式运算开源软体日益成熟,企业的近即时巨量资料应用 (Near Real-time Big Data Application) 成本降低,大大增加「快速侦知与快速反应」实现的可能

笔者在上一篇部落文《Strata+Hadoop World 2014 New York 观察》就提到 Big Data 处理与分析及时性的跃进,从 Hr (Batch) -> Sec (Near Real-time) -> Millisec (Real-time)。欲获其利者,Hadoop Ecosystem 中的 Impala、Storm、Spark,绝对是重中之重,应用场域含括多结构化资料仓储互动查询、CEP (Complex Event Processing) 资料串流处理、SQL-like 查询、统计与机器学习上。开源软体 + 门槛降低 + 成功案例 + 社群推波 = 大量尝试近即时应用的 2015 年

3. 物联网 (IoT) 与巨量数据分析 (BDA) 结合,成就应用的区隔化与细緻化

从 Internet of People 到 Internet of Things,再到 Internet of Everything,笔者在《拆解 IoT 与 IoE,其实他们说的是 Internet of Data ── 联网皆资料》这篇文章中已经点出,归结到最后,其实大家说的是:Internet of Data (联网皆数据)。IoT 跟 Big Data 一样,若没有特定的应用场域,充其量也就是一些架构图与流程图罢了。而 Smart City、Smart Factory、Smart Building、Smart Home,若没有指出 Use Case,也只是诸多应用的集合概念,并没有可落地实践的标的。2015 年,IoT 议题还是会持续在台湾的产官学研中延烧,所以当务之急,是明确指出应用场域中特定的 Use Case,探讨它的价值、使用的对象、该建构哪些前端装置、后端系统、网路设备。在产品或服务规划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会深刻明瞭一件事:基于联网资料分析后的行动,将会是在市场上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4. 资料产品 (Data Product) 云服务化,让中小企业有机会参与巨量资料的价值应用

我们发觉,在许多 Big Data 的应用上,中小企业很难参与的主要塬因是:建置成本太高。究其塬因,可能是在生、流、存、算、用、看系列过程中,任一环节或多环节的软硬体建置、技术能量或作业需求成本居高不下堆叠起来的。编列上百万、乃至千万的 Big Data 解决方案预算,对大型企业来说,也许是正常事,但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解决之道,是利用云服务的商业模式,由一个单位来负责服务的建置与营运,以负担得起的价格,依用量或月费,吸引中小企业的使用。但云服务业者的挑战将是:如何彰显使用效益?

歷经前面几年的 On-premises 市场发展,将解决方案转变成云服务资料产品,将是 2015 年一些 Big Data Solution Provider 前进的道路。

5. 大数据分析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但唯有能结合领域知识者,才能成为箇中翘楚

图 3. 资料产品建构者

如上图所示,数据价值的载体是数据产品 (Data Product),而数据拥有者 (Data Owner)、数据科学团队 (Data Science Team)、与领域专家 (Domain Expert),则是打造资料产品的铁叁角,缺一不可。资料科学团队裡至少会有处理者、分析者、策略者,笔者曾在《资料价值还缺一味,数据科学团队还缺一位》中提到:「当涉及数据分析,但却缺乏领域经验或知识来添味,往往数字只是数字、图表只是图表,探索无方,洞见难生」、「数据价值的提取,如果能够有一位领域专家随侍在侧,即问即答,必然可使如瞎子摸象的外行臆测行为降低,让潜规则浮露,真实涌现」。「能不能介绍资料分析师给我?」这是客户常常对我们说的话。2015 年有计画要组织资料科学团队的企业还会持续增加,其中又以具备 Big Data 经验的资料分析师缺得最厉害。一位懂分析又具备领域知识者,将是难能可贵的人才,抢手自不在话下。

以上就是笔者对 2015 台湾 Big Data 市场的五大趋势预测说明。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来信交流:fredchiang [at] gmail.com 。感谢收看。老话一句:我们明年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