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转基因”的农业公司首席科学家谈转基
2014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浙江海亮集团,宣布其布局三年之久的农业项目——“明康汇”项目正式亮相。
“明康汇”,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农业项目,包括从源头的22个生产基地建设,到种植、养殖,到加工,再到自营专卖店的销售。
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先生告诉我,在“明康汇”项目上,海亮集团已经投入了30多亿元。这些投资是集团的投资,与旗下3家控股公司(海亮股份、四川金顶、科浪国际)无关。
冯海良还说,他们做了测算,如果全年全部食用“明康汇”的生鲜农产品,预计每人每年要多花3000-5000元。因而,它的定位,也是瞄准着中高档市场。
对于整个“明康汇”项目,预期何时可以盈利,及何时能够收回成本?冯海良回答我说,“还没想过,早着呢”。
“明康汇”还有一点,吸引了我的注意。
他们的宣传手册里,多次提到禁用“转基因”的表述:“(明康汇)严禁种植转基因农产品,拒绝销售以转基因作物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明康汇)严禁采用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饲养畜禽”;“(明康汇)严禁使用转基因大豆制作豆制品”等等。
在“转基因”被严重妖魔化的今天中国,出现这样的表述,并不算太让人奇怪。但是,宣传册又介绍说,“明康汇”从瑞士的先正达(Syngenta)公司,聘请了一位叫张兴平的博士,做他们的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先正达公司是全球非常领先的育种公司(其销售收入,在全球高价值种子领域排在第三位),而且在转基因研究领域也非常出色。
张兴平博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到美国,然后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那里,现为美国国籍。在科学学术领域,张博士大名鼎鼎,他的专长是西瓜育种,是先正达科学院的院士,也是先正达科学院里唯一一名代表蔬菜领域研究的科学家。
我就好奇了,这样一位背景的科学家,能接受“明康汇”如此“拒绝转基因”的态度么?这与他的所学、所知,及他的科学理念、追求,是否会相冲突?
于是,我随后数次当面向张兴平博士,提出了疑问。
我问他,为什么“明康汇”要强调没有严禁任何转基因食品,即使是作为动物的饲料,也强调其中不含有转基因成分?
张兴平回答说:其一,明康汇生产的食品中有15%左右是有机食品。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这是不允许有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包括作为动物的饲料,也不允许含转基因成分。
其二,中国的公众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虑。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先生认为,如果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就先不要用。
我追问他,已批准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主流科学界,似乎是没有疑义的啊?
张兴平博士回答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确在主流科学界没有争议。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也不认为存在任何安全的问题。
我继续问,现在中国有大量的玉米需要进口,而进口玉米里,似乎又有很多就是转基因玉米。怎样在饲料中,避免“不小心”使用了转基因玉米呢?
张兴平博士回答:是的,美国有95%的玉米是转基因玉米。(编者注:2014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种植占93%)“明康汇”要在饲料中,避免使用到转基因玉米,难度不小。这就必须使得他们增加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去做饲料的检测。
除我之外,后来也有几位女性同行,对“转基因”的话题感兴趣。
张兴平博士非常热情地给她们做科普介绍,他说自己在美国已经吃了20多年的转基因食品(编者注: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推广算起,应为18年),没有任何问题。
人们不会因为吃了鸡,就吸收了鸡的基因,自己变成或部分变成了鸡;也不会因为吃了猪,就吸收了猪的基因,自己变成或部分变成了猪。转基因食品,也是一个道理。
虽然这些基础知识,已经有过了解,我仍然在旁边饶有兴趣地听着,也想着:对于公司经营及宣传方面的策略,张兴平博士可能无能为力,但在日常交流中,他是否也会将这些知识告诉海亮集团的员工们以及他的老板们?(作者李微敖为南方周末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