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加速农企升级扩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扩张,离不开科技支撑。农业企业发展亦不例外。近年来,合肥市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助农企升级扩张,取得显著成效。
据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早在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就达到111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千亿市。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继家电、装备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为了助推农业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产业扩张,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我市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即:生物农业技术创新工程、种业科技创新工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工程、智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
实施生物农业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突出转基因生物工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领域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高端、高效的生物农业,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带动农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主要是围绕粮油、生猪、水产、家禽、蔬菜、草莓、南瓜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影响力的种源企业;
促进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
实施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开展适合我市特点的设施农业种植技术攻关,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推进设施环境控制技术配套化、系列化,实现生产可控,产出高效,强化病虫害防控等技术集成组装。
实施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加快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试验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生态管理转变。
实施智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开展设施人工智能生产技术、精准测控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信息技术创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批智能农业示范点,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确化管理水平,力争在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双翼的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扩张,在合肥风生水起。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粮油、畜禽、食品等十大产业板块集群。截至今年9月,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7家,其中省级93家、国家级7家、上市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14家、超10亿元14家、超30亿元2家,拥有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商标)19个、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1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构建了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6个,每年农业专利授权量达15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