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孔明:中国转基因发展的九个问题
发表日期:2013-09-28 10:26AM 阅览次数:
1,转基因技术是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最早是选择育种:人们依靠肉眼观察和经验,直接从一个品种群体中选择自然变异个体,培育成新品种。第二阶段是杂交育种:人们发现两个不同品种通过杂交基因重组产生的后代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于是利用这一技术在后代中选择具备双亲优良特性的品种。第三阶段是诱变育种:人们利用射线等物理因素或诱变剂等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人为创造遗传变异,再从中选择所需要的突变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第四是现阶段的分子育种:主要是转基因育种。人们对生命奥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包括对人类在内的一批生物基因图谱的完成,人们不仅掌握了基因的功能,还实现了对需要的目的基因分离、导入到另一物种中,使后代性状可准确预期,而不再是被动地对其后代进行观测筛选有用的品种,大大缩短了新品种的培育时间。
2,转基因技术的优势
产生β-胡萝卜素的“金米”,食用这种转基因“金米”可免于儿童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失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的转基因油菜,富含深海鱼油的转基因大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虫的转基因作物由于可减少农药使用而保护环境等。这些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转基因技术有可能实现。
3,转基因技术应用广泛
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转基因技术的第一个浪潮是医药转基因技术,如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重组疫苗、抑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转基因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纤维素的开发利用、食品工业和新型抗生素的生产等,在食品工业方面,主要用于乳制品发酵、单细胞蛋白质及酿酒工业等。转基因技术的第二个浪潮发生在农业领域,包括农业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特别是转基因植物发展速度最快,培育了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技术还可用于环境保护,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用于能源生产,如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酒精等。
4,新型转基因产品优势更突出
第一代转基因产品:抗除草剂、抗病虫性、抗逆等为主的转基因产品。仅抗除草剂和抗虫作物就占推广面积的87%。第二代转基因产品:以改良品质和增加营养为主,如富含维生素A前体的“金色大米”等。第三代转基因产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反应器、植物工厂以及高效生物能源等,不断向医药、化工、环境以及能源领域拓展.如高氨基酸、微量元素、含欧米茄-3、Va前体等。
5,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决定了转基因产业的发展道路
美国态度积极、取向明确,占据产业发展先机,领先全球种业。美国是最早商业化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国家,转基因抗虫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玉米、大豆面积的80%。美国市场上7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上世纪80年代,欧洲转基因的研发水平曾一度领先美国,由于态度谨慎,加之贸易保护,对转基因生物产业应用犹疑不前,目前不仅研发上落后美国,也失去了全球市场。为扭转不利局面,欧盟从2009年开始积极调整政策取向,除西班牙等7个国家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外,2010年欧盟又首次批准种植改良淀粉品质的转基因马铃薯,抢抓新一轮转基因产业发展机遇的意图十分明显。
我国政府的态度:大力推进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发展是国家战略。国务院明确了“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
6,中国研究现状: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功能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育、安全评价、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在内的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转基因作物研究开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研究开发的整体实力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已拥有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营养改良等重要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棉花、水稻、玉米等转基因作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带动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转基因育种技术研发体系,取得了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抗虫转基因水稻、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高品质奶牛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抗虫转基因玉米、优质纤维棉花、抗病小麦、抗除草剂大豆、抗病转基因猪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7,中国有资本拒绝转基因吗?没有。中国人多地少,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南咸、北碱、东北西北部寒冷,半壁江山干旱。无后备耕地资源。农产品缺口:2012年进口5380万吨大豆,1000多万吨的谷物,还有大豆油、豆粕、玉米酒糟粕等,折合耕地仅8亿亩,进口量还在逐年刚性增加。
传统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如同中世纪的大刀长矛与对手的飞机坦克较量。一旦欧美大公司形成了对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垄断,中国农业将全面受制于外人,到那时,我们的玉米、棉花和小麦等产业都将蹈大豆产业沦陷之覆辙。所以发展转基因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8,我国的大豆之路如何走?
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比较效益低于玉米。关键是国内的播种面积满足不了需求,近几年,每年都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这些大豆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4亿多亩的耕地,这个面积接近了目前玉米或者水稻的播种面积。就是说,我们自己生产这5000万吨大豆,就要牺牲掉同等面积的高产作物,那粮食安全就会出现大的问题。而我们的品种和技术水平相比于国外一些国家还有差距,主要是单产低、含油率低、商品性差、供应季节性强、成本高、价格高。
我们的饮食习惯导致食用油消费量偏高。 如果没有大的技术突破,很难走出困境!
9,中国的战略部署明确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1998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2006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2009年: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生物育种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2013年国务院颁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生物育种产业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文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9月26日在农业部的报告整理,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