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人该关注的问题

12月22到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了。会议在谈到我国“三农”面临的问题时,把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做为主要问题提了出来。这是这在我国粮食“十连增”和各方还“一个劲儿”的在追求高产更高产的“呼声”中提出来的,这不能说不是一个信号、一个让有关方面能够引起注意并随之带来一些改变的信号。

会议在提到相关问题时指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挑战前所未有 ,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10-30%),而生产成本还在不断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受损,耕地、淡水等资源紧张。

我在浏览关于会议精神解读时还敏感的记下了这句话:“国内和国际粮食价差的明显也会让中国进口粮食成为市场的必然行为。”

看到这里,我们不用太多的了解什么了,它让我们清楚了我们接下来的农业生产目标将从原来的不惜一切的追求产量转变为在保障基本产量的同时要注重节能降耗,降低农业成本,保护水源和耕地资源。对于今后这些改变,对于一个小麦品种而言,是不是少施一些肥,少浇一遍水,少打两遍药……也能够获得相应的产量呢?能够获得相应产量的品种是不是需要具备一些这方面的“基因型”呢?

前些天,我在《农财宝典种业版》上看到了刘石先生写的一篇题为:《写在新种子法即将颁布之际》文章。文章在谈到新品种的审定制度时有下边这段话:“管理的思路和核心是通过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具体的产品的审批,那样会事倍功半;标准的制定则应该侧重安全性和风险性的防范。至于各个作物的品种的产量,品质、口味等内容和标准应该由市场来做选择,泰国香米受到市场追捧,不应该因为产量低而被扼杀,因为只有消费者和农民买单,产业和企业才有发展空间。”文章中还说,“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作物的产量已经不再是农作物生产的唯一的、甚至有时不是主要的追求农民对于一个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表现的稳定性,是否适合机械化操作和品质优良性已经超过的对于产量表现的简单追求。因为稳定性能够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适应机械化才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只有通过高效率的生产才能够降低农民的投入和提高农民的收益,这样才能够达成实际生产中的高产,而不只是理论上的高产。”

刘石先生上边的两段话说的都挺棒的,我不用过多的解读,其大致的意思提前就与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接”了。

是的,我们暂且不管当今的品种审定制度改与不改或改的怎么样,有一些东西是必然趋势,是大势所趋。我们就要按照这个“趋势”去行事,去制定我们的育种目标,搜集相关的资源亲本,按照这个目标去选择,其它的路不好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