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

作者唐永金为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系教授

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的政策和策略,讨论了作物类型策略、基因类型策略、作物类型和基因类型的组合策略。针对我国转基因作物传播中的问题,探讨了媒介分类传播和信息分类转播方法,提出了转基因作物传播的思维技巧、劝服技巧、改变社会态度技巧和语言技巧。

2014年10月27日,基因农业网刊载了笔者的文章“谈谈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以下简“谈谈”),里面谈了6个内容,一是充分了解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象,二是认识推广对象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特点,三是认识推广对象采用转基因作物的过程,四是尊重推广对象的基本权利,五是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避开难点、循序渐进的推广思路,六是重视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方法。但在实际推广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分析和探讨。例如,我国转基因作物政策和策略问题,分类传播问题,传播技巧问题。在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促进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

1.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的政策和策略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当时,我国转基因作物政策是,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这是一个快速的积极政策。根据这个政策采取的推广策略是,不分作物类型和基因类型,研制出什么成果就开发推广什么成果。这些政策和策略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挺转”人士大力宣传,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营造舆论氛围,并通过不同方式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一些研发单位和种子企业加快了主粮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是: “反转”人士针锋相对,加大了反对力度,既通过大众媒介争论,又通过各种途径抵制主粮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这些激烈的社会争端,影响到我国转基因政策的调整。结果是欲速不达,其原因是推广策略错误所致。因为首先要产业化的作物是主粮作物水稻,这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作物;首先要产业化的转基因是抗虫转基因,这是消费者最担心的基因;首先要产业化的作物和转基因组合是转基因抗虫水稻,这是消费者反对最激烈的组合。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对转基因作物政策进行了微调。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转基因问题说:“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因此,从2014年开始,积极研究与慎重推广就是现阶段我国的转基因作物政策(农业部长2014年3月6日答记者问)。这是一个稳健的积极政策,是一个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政策。

笔者曾问过一位在美国孟山都公司从事转基因研究多年的生物技术专家,抗虫转基因粮食作物在我国推广很困难,为什么你们不研究一些争议少的转基因,如抗旱等转基因。他说,在研究,但难度很大。既然难度大,就应加强研究。因此,我国积极研究的政策是必需的。但是,研究什么是一个策略问题。转基因作物研究应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转基因技术在作物上的应用,二是研究转基因作物的技术经济效果,三是研究与评价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四是研究与评价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五是研究转基因作物推广策略与方式、传播方法和技巧。从现有资料看,我国对第一方面的研究较多,第二、三方面的研究较少,第四、五方面的研究很少。而决定食用转基因作物尤其是主粮转基因作物能否推广和能否顺利推广的,主要是第四、五方面的研究情况。

怎么慎重推广,也是一个策略问题。农业部很长时间没有交待。直到2014年12月5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表示,今后农业部将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步骤来稳步推进。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这个步骤与笔者“谈谈”文章的观点基本相同。

实际上,现在转基因作物在我国不存在推广不推广的问题,因为抗虫转基因棉花已经在我国推广了10多年。农业部现在明确了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作物类型策略,但实际推广中还应有基因类型策略,作物与基因类型的组合策略。

2.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作物类型与基因类型策略

2.1 作物类型策略

笔者在“谈谈”一文中,根据转基因作物产品的用途,分成直接食用、加工后食用、饲料用和工业原料用四类作物,并站在消费者角度对这些作物产品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开发和应用推广的重点是工业原料和饲用转基因作物。在2014年12月5日,农业部也提出,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因此,我国目前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作物类型策略是,重点推广非食用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同时,食用作物也应分食用成分,不应一概而论。例如,大豆是食用作物,在北方尤其在东北是油料作物,主要利用脂肪;在南方是粮食作物,主要利用蛋白质。现在说的转基因大豆是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成分是蛋白质。粮油专家说,通过精炼的转基因大豆油很难检测到转基因成分。实际上,我国已经进口多年油用转基因大豆。因此,在东北等油用大豆产区,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不会有消费障碍。但是,以利用大豆蛋白质为主(豆腐、豆筋、腐竹等)的地区,推广转基因大豆,就可能产生消费障碍。

此外,我国粮食、农业部门应该组织调查,不同食用作物在不同地区人们食物中的比重,确定哪些作物是饲料作物、哪些作物是加工原料作物、哪些作物是一般食用作物、哪些作物是主粮作物。食用作物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主要用途是不同的。例如,玉米和甘薯,在我国20世纪50-80年代是主粮作物,但现在许多地方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因此,必须通过调查,明确各食用作物的实际用途,确定具体转基因作物推广步骤和地区,以便有针对性地的开展研究和应用推广。

2.2 基因类型策略

转基因作物推广既要考虑作物类型,更要考虑基因类型。实际上,主要是一些基因类型,而不是所有基因类型让消费者担心。

在功能上,可以将转基因分为提高作物抗性的转基因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转基因。作物抗性转基因又分为抗生物转基因和抗非生物转基因。抗生物转基因包括抗虫、抗病、抗草(这里主要指抗除草剂)转基因,抗非生物转基因主要指抗寒、抗旱、抗倒伏、抗高温、抗盐碱、抗(拒)重金属等转基因。就消费者而言,主要担心食用作物抗生物的转基因。因此,可以先推广抗非生物的转基因类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基因,包括提高食用作物水分、营养元素、光能和二氧化碳等资源利用效率的转基因,这些转基因一般不会引起消费者担心,这些食用作物,即使是主粮作物,也是可以开发推广的。

在结构上,可以分为改变作物食用产品的转基因和改变作物非食用产品的转基因。不同作物的食用产品不同,如水稻是大米、小麦是面粉、油用大豆是大豆油(脂肪)等。“黄金大米”就属于改变食用产品的转基因。作物非食用产品包括根系、茎叶、稻壳、麦麸等。对食用作物而言,消费者可能担心食用产品转基因,尤其是异形、异色、异味的转基因,不大担心非食用产品转基因。因此,可以先推广改变食用作物非食用产品转基因类型。

2.3 作物类型与基因类型的组合策略

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和作物的组合,人们更应重视作物和转基因的组合。如果把作物分为食用和非食用,把转基因分成抗生物转基因和抗非生物转基因,它们可以形成表1中的4种组合。


在表1中,A2B1和A2B2组合,不涉及食用,故可首先推广。A1B2组合虽然涉及食用作物,但在消费者直觉上,这些抗逆基因不会影响食物安全,如将沙漠植物抗旱基因转到小麦上,消费者不会怀疑面粉的食用安全性。因此,A1B2组合也是可以推广的。A1B1组合,因抗虫、抗病菌等生物,消费者通过联想思维,感觉自己是生物,是否会产生累积效应,这种担心会影响产品消费,暂不宜推广。

3.分类传播

3.1传播媒介分类


不同媒介传播的主要对象不同,根据传播媒介对传播对象的选择性,可以把大众传播媒介分成无差别媒介和有差别媒介。

(1)无差别媒介。无差别媒介是指哪些对受众没有选择的传播媒介,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等,每个受众都是传播对象。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上,普及转基因作物的基本知识,宣传转基因作物的作用与特点,传播我国转基因作物政策等,可以选用无差别媒介。

(2)有差别媒介。有差别媒介是指哪些对受众有选择的传播媒介,如行业性报纸、专业性期刊等。从推广角度看,与消费者相关的专业媒介比其他专业媒介的影响更大。例如,食品报、消费者报和健康报关于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的报导或评价对消费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报纸。

我国转基因传播对有差别媒介利用不够,尤其是在专业性期刊上,缺乏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研究的试验或实验文章,很少有让知识分子消费者们相信的试验或实验证据,这些“意见领袖”们的评价会影响决策者和消费者的评价。

3.2 传播信息类型与要求

在转基因作物传播中,传播的信息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解说性信息,二是劝说性信息。这两类型信息传播的方法是不同的。

(1)解说性信息。解说性信息是增加受众知识、帮助受众理解的信息。一般采取以下传播信息的方法。一是定义,让传播对象明白是什么。定义词语要准确、具体。二是过程解释,让传播对象知道是怎样做的。三是说明,让传播对象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转基因技术是高新技术,当传播对象为非专业人士时,要将深奥的学术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要将复杂的技术过程简化成简单的图解过程,多用贴切、恰当的比喻和形象化语言。解说性信息的传播是一个科学普及工作,一流的转基因专家不一定是一流的科普人员,我国应该培养一批普及转基因技术的科技人员。

(2)劝说性信息。劝说性信息是影响受众感受、评价、信念、态度和行为的信息。一般采取以下传播方法。一是提出问题。让传播对象知道目前采用技术有哪些问题,使他们认识到需要改变。如普通棉花的棉铃虫危害问题。二是解决措施。让传播对象认识到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现存问题,刺激他们产生采用动机。如有一种棉花不生棉铃虫,这就是转基因抗虫棉。三是效果对比。如用转基因抗虫棉与普通棉花对比试验、示范,比较棉铃虫发生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及成本效益情况。四是采用实例。如用转基因棉花试验、示范农户或地区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转基因棉花在当地的实用性。

(3)劝说性信息的说服力要强。在食用转基因作物推广上有一种观点,就是要推广对象提供有说服力的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从市场推广角度看,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推广对象是消费者,是顾客,顾客是“上帝”。在市场推广,只有推销员说服“上帝”,哪有“上帝”说服推销员的?食用转基因作物在我国推广困难,主要是缺乏说服力强的信息来回答消费者对食用安全的关切。

目前对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的解释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推论来说服消费者。例如,有专家说,Bt抗虫转基因,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通过统计数据来说服消费者。例如,有专家说,现在全球有一个大概统计,就是近20年大约有20亿人在吃转基因食物,似乎没有严谨的数据证明转基因食物对人类有害。(3)通过试验结论来说服消费者。例如,有专家说,转基因水稻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第一种解释是一种原因解释,没有试验结果支持。如果不能在人体试验,也应有不同哺乳动物的试验,说明一定时期转基因成分在动物吸收、分解、残留的具体数量。因此,这个解释难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第二种解释无法说明统计对象吃转基因食物的情况。例如,这些人是否每天吃?吃的数量多少?转基因食物在每餐食物的比例多大?等等。这种解释很难说服消费者食用转基因主粮。第三种解释没有公布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数据,没有提供得到结论的依据,也不能说服消费者。不应以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数据保密为借口,人为制造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障碍。

总之,目前食用转基因作物推广提供的劝服信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从推广角度看,只有大量的试验或实验数据才有说服力。对食用转基因作物尤其是抗生物转基因作物,可以先开展大量的哺乳动物试验,没有问题后再征集志愿者食用试验,试验证明安全后,才大面积推广。我国转基因食用安全研究不够,影响了我国食用转基因作物推广,使一些研究成果不能尽快产业化。有人认为,食用安全试验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转基因作物推广。然而,不试验就不能得到可信的数据,不能说服反对者,不能改变怀疑者,可能使食用作物尤其是主粮转基因作物永远都不能推广。不管国外怎样,我国应该加大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研究力度,目前至少应该用1/3以上的转基因技术研究经费来进行食用安全评价和传播推广研究。当人们很容易从专业杂志上看到众多学者对不同哺乳动物和志愿者的研究结果是无害时,就会打消顾虑、相信无害了。否则,大量主粮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成果还是不能产业化,将会浪费更多的研究经费、研究力量和研究时间。

4.重视传播技巧

4.1 思维技巧


(1)系统思维.转基因作物推广者应该具有系统思维技巧。

一是目的性技巧。分析所推广的转基因能解决什么问题,所解决的问题是否能达到推广对象希望达到的目的。或者要更好地达到相应目的,推广对象是否可以采用其他创新。二是考虑未来技巧。分析转基因作物推广后,对我国及其相应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这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怎样避免不利影响。三是系统技巧。钱学森说:“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由若干方面和若干层次的子系统组成,转基因作物推广涉及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各方面的反应。因此,推广转基因作物要充分考虑对整个社会系统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2)换位思维。包括遵循规律换位和担当角色换位。

遵循规律换位,就是生物技术专家们在传播转基因作物时,要从遵循自然科学规律换位到遵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规律。科学家们在实验室进行转基因技术研究时要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但当你走出实验室,要将你的成果产业化时,既要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科学规律,而且更多的要遵循社会科学规律。因此,要更多的用社会科学规律来主导你的思考。比如,转基因作物推广,你要考虑推广对象的认知过程、心理变化过程和行为改变过程,你要遵循传播学规律、社会心理学规律、行为科学规律等等。因为只有生产者采用,消费者购买,你的成果才会变成产品和商品,你成果的潜在生产力才会变成现实生产力。而这些过程更多地受社会科学规律所支配。

担当角色换位。在推广食用转基因作物时,推广者要更多地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一是站在决策者角度思考。决策者要从不同层面思考转基因作物推广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等的影响,不会引起社会争端。二是站在生产者角度思考,包括种子成本、劳力成本、肥料成本、农药成本,以及产量和利润,尤其不会产生卖粮困难;三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有害成分含量、价格等,尤其不会产生食用不安。

4.2.单面传播与双面传播

单面传播是只讲某件事情的优点,不讲缺点,或者反之;双面传播是既讲优点又讲缺点。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等在1945年德国战败后,用单面信息和两面信息对美国士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面信息对最初赞同该信息者最有效,而正反两面信息对最初反对该信息者最有效;单面信息对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最有效,而正反两方面信息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最有效。

在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上,“挺转”人士只讲转基因作物的优点,“反转”人士只讲转基因作物的缺点,都是单面传播。转基因作物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推广转基因作物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而是因为它优点多于缺点或优点大于缺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象不仅要知道它有哪些优点,还要知道它有哪些缺点,只有优点相对多而显著,缺点相对少或不重要时,他们才可能相信转基因作物。因此,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应采取双面传播策略。

4.3 劝服技巧

(1)卡特赖特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多温·卡特赖特在1941-1945年总结出一套劝服公众的原则,即“卡特赖特原则”。其主要内容是:(1)要影响人们,你的信息必须进入他们的感观;(2)信息达到对方感观之后,必须使之被接受,成为他的认知结构。

卡特赖特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要求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刺激度,能引起受传者的注意。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只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有足够的刺激,才能将人们把不集中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或使其注意力转移过来。因此,在转基因作物传播中,多用一些视频、照片、图解、实物、模型、现身说法、情景再现等,吸引推广对象的注意力,使转基因作物进入他们的感官。

卡特赖特的第二条原则,要求传播的信息能被受传者所接受,因为只有被接受,才能改变其认知结构。因此,在传播转基因作物前,要充分地调查推广对象,尤其是消费者关心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传播的方法上,对生产者,要尽量用些实例来说明转基因作物的增产增收效果,与原有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劳力和资金投入,产量和销售收入,以及纯利润等方面分析比较;对消费者,要用试验或实验结果、检测数据来回答他们的怀疑和担心,增加信息可信度和说服力,用事实来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

(2)劝服信息提供技巧。在转基因作物的传播中,要根据传播对象提供信息,重视传播对象的关切和态度。提供信息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明确。明确你的目标是希望受众相信或做什么时,就有可能说服受众。因为你侧重点是要使受众认同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你就会收集和使用相应的信息来解释和说明。二是针对性。当你的目标和信息是针对受众态度时,就有可能说服受众。对持赞成态度的受众,传播的任务是要强化他们的信念或激发他们行动;对没有看法或态度的受众,要引发赞成和支持你的观点;对持反对态度的受众,给出你的理由和根据,帮助他们思考你的立场。三是充分的理由和合理的根据。受众是明辩事理的,合情合理的解释,有根有据的事实,容易获得受众的赞同。

4.4 改变社会态度的技巧

根据二六二群体理论,一个群体是保守性强的人占20%(A型),开放性强的人占20%(C型),中间状态的人占60%(B型),当中间状态者偏向保守时,就形成一个保守型群体。在向生产者推广转基因作物时,推广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鼓励、支持、发展C型农民,如培养先驱者农民、科技示范户等;团结、争取B型农民,如宣传、示范、参观等;分化、瓦解A型农民,如有针对性的家访说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变A型为中心的保守、落后的群体为C型为中心的开放性群体,有利于转基因作物的传播、采用和扩散。

但是,在对待我国食用转基因作物态度上,不能简单的用二六二的分化改变方法。根据我国不同人士对待转基因作物推广的态度,可以分成激进派、渐进派、中间派、怀疑派和反对派5个层次的态度群体。激进派主要是“挺转”人士和一些生物技术专家。渐进派主要是一些生物技术专家、一些农学家和决策层人士等。中间派的人数最多,有些是不知道或不了解转基因作物情况的人,有些是不大关心食用安全的人,更多的是相信政府监管部门的人。怀疑派的人数不少,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士等。发对派主要是“反转”人士。对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争论,主要是激进派和反对派的争论。在这些争论中,大众媒介上的观点对舆论的影响具有螺旋效应,当激进派意见占主导时,支持性观点螺旋式上升,反对性观点螺旋式下降;当反对派意见占主导时,反对性观点螺旋式上升,支持性观点螺旋式下降。这种现象在网络媒介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当然,我国主流媒体对转基因作物的观点受国家转基因政策和策略的影响。

目前,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推广是渐进式策略,暂不进行主粮转基因作物推广,主要是等待社会意见环境的改变。改变社会意见环境的策略是,说服反对派(不是改变反对派)、改变怀疑派、促进中间派、坚定渐进派,形成一个有利于食用转基因作物推广的社会意见环境。方法是,用我国众多学者对不同哺乳动物饲喂试验和志愿者食用试验无害的事实来说服发对派,让反对派无言以对。反对派沉默了,怀疑派的态度就会改变,中间派就会转向,渐进派就会坚定。

当然,要说服反对派,仅用事实还不够,还应有相应的对策。建议成立国家转基因作物推广专家委员会,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从推广角度审查特定转基因作物的技术效果、经济效果、生态安全评价、食用安全评价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研究结果是否可靠,研究结论是否正确。(2)分析特定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可行性,向国家提供可否推广和推广策略建议。(3)调查我国食用作物的实际用途和比例,研究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作物策略、基因策略、地区策略和时间策略。(4)根据反对派的主要关切和疑问,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或建议国家开展相关项目研究。(5)根据食用转基因作物推广主要面向消费者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向国家提供推广策略与方式、传播方法和技巧的建议,或开展相关研究项目的建议。推广专家委员会应是一个独立机构,以农业推广专家、市场推广专家为主,作物栽培专家、动物养殖专家、农业技术经济专家、粮油检测专家、食品安全专家、昆虫生态专家、营养与健康专家、大众传播专家等构成。推广专家委员建议推广的食用转基因作物可行性报告应先向社会公布,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社会询问。根据社会反馈意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修改,在反对意见很少或消失后,正式提交国家相关部门。

4.5 传播语言技巧

(1) 不使用歧义性语言。歧义性语言是指有两种或多种可能解释的语言。 例如,“粮食安全”就是歧义性语言。以前,粮食安全的主要含义是数量安全,现在粮食安全的含义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应包括质量安全(食用安全)。生物技术专家考虑较多的是数量安全,消费者考虑较多的是食用安全,而决策者既要考虑数量安全,又要考虑食用安全。

(2)不使用误导性语言。误导性语言是指那些容易引起错误理解的语言。例如,“我们天天在吃转基因”就是误导性语言。有两种解释:(1)我们吃的粮食作物是育种家们将其他植物的基因通过杂交转移到目标亲本上培育而来的。因此,我们吃的粮食里有大量转基因。(2)我们天天在吃转基因大豆油,因此我们天天在吃转基因。第一种解释的转基因不是生物技术上的转基因,误导了受众。第二种解释不准确。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认为,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成分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各类油料无论是通过压榨还是浸出工艺制油,蛋白质最后都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不含蛋白质,油脂中是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既然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何来天天吃转基因?

因此,在我国转基因作物传播中,语言要科学、准确、规范,不要使用歧义性语言和误导性语言。

作者简介:唐永金,男,1958年3月生,四川射洪人,西南科技大学农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创新推广和作物栽培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