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陇原大地生“金”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
千里陇原大地生“金”
—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
隆冬,陇东村头,农民正忙着将苹果套袋装箱,放入气调库冷藏;陇中园区,憨笨胖圆的马铃薯被加工成淀粉、粉丝,“乘”专列运销外省;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如千帆竞浪,水灵灵的蔬菜馨香四溢;临夏、甘南,一排排暖棚圈舍内羊肥牛壮,一座座现代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就地精深加工……记者行进陇原,到处是特色产业火热发展的景象,这里传统农业生产的烙印已渐褪去,弹奏出的是一曲曲现代农业发展之歌。
甘肃东西跨跃千里,地理、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全国有八个地理气候农业类型带,甘肃占居其中六个,特色产业独具优势。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发展特色产业,确立“强龙头、建基地、兴流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为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创新发展思路,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特色产业突出“特”字
今年10月底在青岛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甘肃农产品群英荟萃,脆甜可口的庆阳苹果,洁白如莹的兰州百合、色泽诱人的瓜州枸杞……来自陇原的农产品纷纷亮相,一时间果蔬飘香,国内外客商、参展商、青岛市民大嘉赞赏:“我们就要西北内陆这种原汁原味的特色农产品。”
省农牧厅厅长康国玺向记者介绍:“发展特色产业,关键要突出一个‘特’字,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春季干旱的定西,最适宜种洋芋,成为中国薯都;干燥雨少的河西,是种子的天然晒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远离城市的临夏甘南,成为绿色草畜产业理想之地。”多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反弹琵琶”发展特色农业,变劣势为优势,特色农业优势凸显。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下,全省特色产业由单个区域向优势产业片带聚集,形成了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苛地,河西走廊杂交玉米、瓜菜制种基地,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五大优势蔬菜产业带,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平凉、庆阳、天水、陇南为主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占农作业播种面积的一半,提供了2/3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特色产业在全国已占一席之地。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5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第一;高原夏菜、苹果、啤酒花、食用百合、油橄榄、肉羔羊、鲑鳟鱼、酿酒葡萄、小杂粮等10个产业和产品面积或产量位居全国前五位。甘肃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种业核心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记者走进临夏清河源食品有限公司,一排排宽畅明亮的牛舍,牛舍内有柔软而温暖的地暖卧床、自动饮水器。牛舍后有篮球场般大的“运动场”,吃饱喝足的牛群在此适闲踱步、晒太阳。健康养殖让一头头牛膘肥体壮。良种繁育区、屠宰加工区、科研培训区也一一俱全。隔玻璃窗,全封闭车间内工人们身着全套工作服,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分割、清洗、排酸、速冻、真空包装。
清河源食品有限公司是我省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典型代表。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民认为:“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扶持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个产业制订一个发展规划、出台一个扶持办法、筹措一笔专项资金、组建一套工作班子的机制。从2001年起,省上专门安排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到2006年增加到每年9500万元,“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龙头企业扶持资金18.3亿元,信贷资金475亿元,龙头企业享受税收减免3.73亿元。培育起的一批龙头企业,起到了办一户企业、兴一方经济、富一乡群众的作用。
擎起农民增收大旗
冬日河西,滴水成冰,而在玉门市日光温室内,蔬菜瓜果翠绿盎然。清泉乡跃进村村民刘权正在温室采摘,绿叶蔓枝间,结着一颗颗黄白相间的人参果。“我已建成4座棚,种人参果,1座棚年纯收入5万元。精心管好,能摘4茬果子,收成7000斤,1斤售价12至18元,纯收入可以达七八万元!”
“为何人参果收入这般高?主要是打响了‘清泉’这个品牌。”清泉乡乡长李红告诉记者,当地充分利用充足的光照、纯净的祁连雪水,发展优质设施农业,精心打造出“清泉人参果”“清泉羊”“花海辣椒”“绿峰春柳”等7个特色农业品牌,产业化带动农产品以质取胜,畅销国内市场,出口中亚等家。
我省实施农业产业化打造出知名农业品牌,引领特色产业加工增值,定西马铃薯淀粉乘专列到天津,天水苹果汁漂洋过海俏销欧美市场,临夏牛羊肉乘上飞机到中东伊斯兰国家。全省年加工农产品达2300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超48.5%,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特色产业大发展,陇原千里呈异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我省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为方向,努力将甘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全省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