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源何在?
发表日期:2014-12-23 01:40AM 阅览次数:
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是造成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的深层原因。从作者的大量访谈和分析中,使我们认识到,抛弃了传统的农户小规模饲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全盘引入西方的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通过大量的疫苗、兽药预防动物死亡,通过饲料添加剂及各种技术手段促使畜禽繁殖多、长肉快、产蛋多、产奶多,以最大限度创造经济效益,这才是畜禽动物疾病日趋严重的深层原因。
饲料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为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作者指出,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畜禽动物的生长。但是,科技自身的局限性、科技后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科技成果的滥用都是造成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作者分析了国内的科研工作者研发出各种瘦肉精以及三聚氰胺造成很多重大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了解到饲料企业在饲料中规定超高量添加的铜、锌、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添加剂,致使很多禽畜都在非正常生长状态,甚至处于中毒状态。
有关部门批准大量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为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埋下伏笔。从书中,我们得知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两三千种兽药、渔药和众多的饲料添加剂,都是以预防和消除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为目的,并没有考虑到潜在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作者指出农业部通过提高兽药残留限量的方法来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这显然增加了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风险。
因此,我们要从制度层面重新设计动物性食品的生产政策,树立食品安全优先的发展观念,改变现有的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模式,积极推广动物福利,减少动物疾病,严格禁止添加各种有害人体健康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绿色兽药和添加剂确保动物健康。这才是从根本上预防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