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迎来大丰收

导语·中国大田网】今年在“伏旱”、“秋吊”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全市玉米单产水平有增无减,创历史新高。2014年,我市新建粮食功能区170.1万亩,总增产4亿公斤左右,为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经专家测产,较建设前每亩平均增产250公斤。

自2011年我市启动建设8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以来,全市共建设651.17万亩粮食功能区,经专家测产,较建设前每亩平均增产250公斤,四年累计增产39亿公斤。今年在“伏旱”、“秋吊”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全市玉米单产水平有增无减,创历史新高。2014年,我市新建粮食功能区170.1万亩,总增产4亿公斤左右,为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节水效果明显。坚持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相结合,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和低压管灌节水灌溉模式,实行功能区节水设施全覆盖,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2014年,集中连片膜下滴灌面积127.6万亩,标准管灌面积523.57万亩。加大粮食功能区的节水改造和压减机电井的力度,使管灌地块单井控制面积调整到150-200亩,玉米一个生育周期每亩用水量减少到300立方米以下,膜下滴灌地块单井控制面积调整到180-330亩,玉米一个生育周期每亩用水量减少至120立方米以下,每块地的浇灌时间也由原来的15天左右每遍缩短至5-7天。通过现有节水农业设施,节水效率达到35%-50%。今年,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三个10万亩集中连片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区内的玉米虽然因旱情相比往年增加了2-3次浇灌,亩成本增加20-30元,但是由于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并未出现浇不起、浇不上的问题,而且在保持墒好苗壮的同时农业用水总量比往年减少一半以上。在干旱面前真正发挥了节水抗灾、稳产增效的作用,省水、省工、省肥、省地、省电、增产、增效的综合效果充分显现。

技术配套应用发挥作用。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全面推广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一增四改”技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统一秸秆还田和统一机耕“八个统一”的管理模式,推动良种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统防统治、机耕机播“四项关键技术”到位率100%,在膜下滴灌种植地块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综合应用玉米大小垄种植专用播种机、播种覆膜一体机、中耕深松施肥机、玉米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从整地播种、中耕施肥、秋季收获到秸秆利用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全方位集成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关键配套技术,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种粮水平。

规模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效率。建设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推动了生产要素和惠农资金的整合,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和能人组建的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高效节水技术、现代实用技术、新型装备机械的综合应用,有效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其中膜下滴灌项目区人工管理定额由每人25亩提高到每人200亩,更多的农民把手中的耕地流转出去,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