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面临突破重围挑战
中国农业新闻网,2012年03月14日,作者: 佟晓群
中国畜牧兽医报讯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锡潜表示,近年来,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如洪水般涌进国内市场,国内主产区的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基本陷于瘫痪,中国4000万豆农面临生存危机,应当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独特优势,搞好深加工和产业开发,这是中国大豆突破重围的关键。
发挥中国大豆优势
刘锡潜表示,我国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不仅蛋白提取率高,而且绿色、安全,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为此他呼吁,应当抓住当前难得机遇,发挥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独特优势,打造“中国大豆”国际品牌,提升中国大豆国际地位。
他建议,国家应把高油大豆扶持资金转向高蛋白大豆,扶持中国大豆蛋白质加工行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建议国家和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培育大豆优良品种,带动种植基地建设。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让中国农民的大豆真正卖上好价钱,从而跳出和美国、巴西转基因大豆恶性竞争的圈子。
开通国产大豆运输绿色通道
“公路、铁路运输是国产大豆的主要运输渠道,由于目前存在的运输瓶颈,严重影响了大豆运输,增加了运输费用。”刘锡潜表示。
刘锡潜介绍,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在东北,主销区则在南方,因此需要把大豆从北方运往南方加工。但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存在瓶颈,尤其南北方向的交通运输没有跟上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东北大豆加工企业运输困难且成本高的局面。
“应扶持大豆加工企业兴建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尤其是南北走向的基础设施,建立大豆现代物流体系,减少大豆流通成本。”刘锡潜建议,“还要为东北大豆运输车辆办理‘绿色通道通行证’,实施减免过路费及道路免检等优惠政策。”
实施“中国特色双蛋白工程”“鉴于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的营养互补,大豆蛋白产业的经济性、持续性,实施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为辅的‘中国特色双蛋白工程’,可实现健康食品大众化。”刘锡潜表示。
刘锡潜指出,“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利用有限的耕地保障优质蛋白供给量是营养改善的前提。以占地400亩的大豆蛋白企业计算,可年产大豆蛋白7万吨,只需要耕地140万亩,若生产同样数量的牛肉蛋白却需要耕地4300万亩,可节省标准耕地4160万亩,这比广东全省的耕地还多出160万亩。所以,以大豆蛋白为主进行营养改善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耕地资源,更具有持续性。”
p他表示,通过实施“中国特色双蛋白工程”,不仅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优化膳食结构、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加快推进农业、食品产业和营养健康产业一体化的建设。“这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需要,产业集成的需要,国民营养改善的需要,也是自然资源、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和最佳选择。”。(佟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