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五彩”商机 吉林杂粮谋求产业化

吉林省是全国主要杂粮生产省,高粱、谷子、糜子、黍子、荞麦、燕麦、红小豆、绿豆、黑豆……市场上常见的杂粮品种在该省都有种植,其中红小豆、绿豆、高粱、谷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均居全国前列。然而,有统计显示,自2005年以来,该省杂粮种植的面积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五彩杂粮又能否做出大文章呢?

杂粮为啥种得少

在通榆县瞻榆镇向阳村,村民王海正在院子里检查苫布,苫布下面是今年收获的绿豆。“今年价格不好,一公斤的收购价才10块钱多点,怎么也得到12块钱才能卖啊。”王海今年种了2公顷绿豆,是村里种植杂粮面积比较大的,但也比去年少种了半公顷。“头些年行情好,哪家不得种上三四公顷啊。这两年价格不好,有的农户把地全都改种玉米了。”洮南市杂粮杂豆市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杂粮杂豆交易市场,绿豆一直是这里最主要的杂粮交易货种。接受采访的几家业户都表示:绿豆今年不好收不好卖。眼下,本应是交易旺季,然而在这里却几乎找不到绿豆的身影。

此外,机械化程度低也是让农民放弃杂粮的原因。“种杂粮太费劲。现在农村雇一个人一天至少100多元,合不来。”王海说。

产业为何做不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吉林省小杂粮产业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依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出现了单产低、效益低、种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加工包装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与农民、专家和企业人员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个制约着杂粮产业发展的问题逐渐被梳理出来。

缺少政策扶持。因为杂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目前农民种植杂粮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缺少机械配套。杂粮种植分散,每种杂粮的收获方式也不一样,市场上少有专门针对某一杂粮作物的农机具,机械化的发展滞后又反过来制约了杂粮的发展。

缺少精深加工。该省虽然杂粮品种和产量较多,但真正的精深加工企业却基本没有,绝大多数加工企业只是对杂粮进行分拣和包装。

缺少市场开拓。省内经营杂粮的企业虽多,但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在国内销区直接设立批发点和销售点的企业也较少,大多数是卖给经销商,能直接对外出口杂粮的企业基本没有。

缺少龙头企业。由于缺少大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省内杂粮生产、销售和加工等环节连接较少,产业化经营发展滞后。

在杂粮越来越受欢迎的当下,如 何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呢?孙守峰是前郭县王府站镇王府站村守峰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种子是他较为关心的问题。他期待着种子公司在杂粮育种上做文章,能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粮种子来。

在今年这样的干旱年头儿,由于孙守峰采用玉米和谷子间种的技术,依然获得了好收成。“合作社有30多垧地间种玉米和谷子,一垧地打1.3万公斤玉米,还有1500公斤谷子,增收近万元。”他表示,明年将继续向农民推广这种间种技术,还将实验种植新品种———黑小米。

“五彩”商机如何挖对于“双十一”时的忙碌情形,双辽市天元润土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仍然记忆犹新。11月11日当天,该公司在“天猫”上接到小米、有机黑豆、黑米订单5421份,实现销售金额21万余元。

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笑然介绍,杂粮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主要种植在沙地、坡地和贫瘠的薄地,可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生长,在这种耕地和自然条件下种植主粮作物产量低,而种植杂粮则可以获得 相对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市场需求的逐渐加大和自然条件的适宜使得吉林省杂粮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刘笑然说,扶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只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宣传推广支持,与水稻和玉米的投入相比,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产业化离不开名牌产品。近几年,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进军杂粮市场。

“北显”牌系列杂粮杂豆、“龙坑泉”牌小米、“增盛永”牌杂粮杂豆……一批品牌逐渐在国内市场叫响;白城绿豆、燕麦、洮南绿豆等杂粮被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以生产优质大米著称的吉林市东福米业也推出了杂粮系列。

吉林省杂粮商会副会长赵忠媛说,除了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扶持推动之外,更需要杂粮企业“抱团取暖”,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共同打响吉林杂粮的品牌。

“我们要让大家都了解吉林省粮食有‘三宝’———黄金玉米、白金大米,还有五彩杂粮。”赵忠媛说,作为商会组织,他们将从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包装标准等方面入手,确保吉林省杂粮产品的竞争力,做到从种植到加工到储存到运输每个环节都领先于国内同行业。

[责任wu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