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中国粮食产量有望再次增产

“2014年,中国粮食生产有望再次获得丰收,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也有望实现十一连增。”11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新农业产业年会暨全国县域农业经济高峰论坛上,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如是表示。

具体来说,今年下半年,夏粮获得巨大的增收,秋粮有望再次丰收,今年再次丰收应该没有大的悬念。今年农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超过2.8%,不出意外,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可能缩小到1:3以内。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可能增加

这并不能掩盖中国农民所面临的挑战。在国内经济增长进行新常态,即经济增速下滑,国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的劳动效率、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比如进口的增加。在粮食总量十连增,甚至十一连增的基础上,农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增加。

农业部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1866.9亿美元。其中,出口678.3亿美元,进口1188.7亿美元,贸易逆差510.4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四个数据均呈现增长趋势。

具体来看,1-12月,谷物进口1458.5万吨,棉花450万吨,食糖454.6万吨,大豆进口6337.5万吨。谷物中小麦的进口呈增加趋势。资源性农产品进口成为普遍之势。

张红宇说,今年农产品这个贸易逆差态势继续保持正增长,可能要超过去年。那么进口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极度旺盛;二是,国外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原料价格低迷。进口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自产。

现代农业的机遇

尽管有挑战,但是也存在机遇。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是一个成长快速的大国,在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中国面临两大机遇。一是产业机遇,二是政策机遇。

就前者来说,相对于过去,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的拓展。横向来看,农业不直接表现为产品生产的产业特征明显,除了农林牧渔外,还有观光旅游休闲、生态环境恢复、文化传承等。纵向来看,传统农业是从种到收,只是生产单一的环节。但是现代农业,产前资料投入,产后收获、加工、流通、贸易、营销等多个环节。

“从这个角度来讲,农业最大的特征是处于卖方市常也就是生产多少,满足多少,这是由国家资源决定的,由生产主体能力决定的。这不但让农业为数以亿计的农户生产提供了契机,更吸引着多元的农业经营主体。”张红宇说。

至于后者,新一届政府对农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业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农业用地政策、农业监管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措施,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不但是农户,还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的重新定位

自从履新之后,新一届政府提出“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但是,现代农业的竞争力跟现代工业不相匹配。这就要求重新定位现代农业。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那么要发展现代农业,有两个重点。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是,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多年来,土地制度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当下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11月20日,中办、国办全文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下称 《意见》)。

《意见》提出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二是,鼓励创新,支持基层先行先试;三是,以农民为主体,市场配置资源,政府扶持引导;四是,坚持经营规模适度。

这成为新一届政府推动土改的纲领。9月29日,《意见》经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中央深改组组长习近平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考虑农业,也要考虑农民。

张红宇说,要明确“三权分置”理论创新的意义所在。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后,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特别是土地的产出效率。不但解决了生产主体的收益问题,还解决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工商企业必须跟农民利益共生

至于农业经营主体,多元的原因在于从所有制成分来讲是多元的,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也使得经营主体呈现多元态势。及特殊的背景,比如适合中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适合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等。

对于目前中国现存的2.6亿农户,张红宇说,这是我们农业生产、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坚实基础,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忽视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当然,现代农业一定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否则,将不可持续。张红宇说,无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不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商企业必须跟农民形成共生关系。

“如果一锤子买卖,‘赚了就走、赔了就跑’,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的。”张红宇建议,现代农业的第二个定位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也是为了做大做强农业企业。(来源:一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