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人员黄晓磊:在沙滩上捡贝壳(贝壳、生物多样性、昆虫)
黄晓磊
整天跟昆虫花草打交道的黄晓磊喜欢大自然和简单的事物,他说自己只想带着单纯的好奇心和兴趣去认识这个世界。
■本报记者 郝俊
“我的愿望是:有个哆啦A梦的任意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是青年研究人员黄晓磊在2014年元旦那天许下的新年愿望。
也许你会猜想,他是个酷爱日本动漫的大男孩儿,童心未泯的他对儿时幻想念念不忘;再或者,你以为他是个旅行梦想家,随时随地都在期待想走就走的旅行。
其实,每一个浪漫的心愿背后,往往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无奈现实,更有着对“改变”的强烈期许。许愿时的他,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如今,他已在遥远的南方重新安家立业。
“任意门是不可能有的,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尽管如此,黄晓磊内心所期待的“改变”,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却切切实实地发生了。这多少让他当初许下的心愿没有完全落空。
“不得不作的决定”
拥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其实不仅仅是黄晓磊一个人的念想,而且是他与妻子多年来共同的心愿。
从相识到结婚,再到女儿一晃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黄晓磊与爱人始终身处异地。他在北京,妻子在厦门。旁人眼里,2000多公里的距离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而其中的苦涩和艰辛,却很难为外人所体会。
“特别想有个‘任意门’,当孩子和爱人有需要的时候,一开门,我就可以去帮忙。”作为丈夫和父亲,黄晓磊常常觉得特别愧疚,特别难受。
从2003年来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读研究生算起,黄晓磊在北京生活了十年有余。还在上学时,他和远在福建的爱人通过彼此共同的朋友结识、相恋,异地恋最终修成了正果。2008年结婚时,黄晓磊留在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动物所工作,而妻子仍在厦门的一所音乐学校当老师。
结束异地生活,是这对夫妻希望尽快了却的心愿。
“我爱人来北京找过工作,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而留守北京的黄晓磊,则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同许许多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样,这些压力不仅来自眼前的生活,还来自多少有些不敢想象的未来——高昂的房价、孩子的教育、家里老人的生活和健康……
2014年初夏,黄晓磊的父亲因病去世,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触动,他开始重新思考家庭和事业在人生长河中的角色和分量。
“尽管父亲生病的时候我能在他身边帮一些忙,但是在此之前的那些时间,我都在哪里呢?”黄晓磊说,自己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父母,已成为过去的遗憾。但对于身处异地的老婆孩子,他不希望让遗憾继续。
最终,黄晓磊决定离开北京,南下福建与家人团聚。酷暑八月,黄晓磊在微博中写道:“从北京到福州,从中科院动物所到福建农林大学,这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却是个不得不作的决定。”
黄晓磊说,“不得不作”并非意味着迫不得已,而是通过这个决定,能够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各种问题。在家庭与事业之间,他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平衡点。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在北京的很多年轻科研人员,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黄晓磊也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能给那些纠结于现实的同龄人带来启发。
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
在福州的新生活逐渐安稳下来,黄晓磊将自己的工作变动,通过邮件、短信等告诉了曾有多年合作的老师和同行们。在表达支持和鼓励的同时,他们中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多少“有些遗憾”的决定。
从2003年来北京读研算起,黄晓磊在中科院动物所学习、工作、生活了10余个年头,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学术骨干。
“这些年来,我们团队合作得很好,大家一起为研究组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我个人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动物所给予他的培养、支持和鼓励,黄晓磊一直心怀感激。
毕竟,相对而言,北京拥有更加充裕的学术资源、更加完善的科研条件。黄晓磊又正处于事业的稳定发展期,他的离开让很多人感到惋惜。来到福州,一切似乎都要重新开始。
“其实,真没有什么遗憾的。有人觉得遗憾,可能是因为大家对福建农林大学不是很了解。”的确,正如黄晓磊所说,这所学校的植物保护和昆虫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华南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福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还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一个从事动物学研究的研究人员,要跑去植物保护学院?
其实,黄晓磊的研究方向并无很大变化。十几年来,他主要研究蚜虫类昆虫,不少蚜虫物种是农林行业著名的大害虫,相关研究自然与植物保护息息相关。除了基础研究的继续深入,来到福建的黄晓磊还将更多关注服务于农林生产实际的生态学问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学校在各方面都给了我很多的支持。”科研工作之外最大的改变,是黄晓磊要花更多的精力在讲台上传道授业,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
半年过去,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黄晓磊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和节奏,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在家人身边。一时半会儿改不掉的,恐怕是他那已经“说得很溜的儿话音”,不少同学跟他反映:“老师,您的北京味儿还挺重的。”
“努力做好自己”
整天跟昆虫花草打交道的黄晓磊,喜欢大自然和简单的事物,他说自己只想带着单纯的好奇心和兴趣去认识这个世界,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一样。
作为生物学家,黄晓磊专攻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进化和生态机制,包括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向。十几年的研究经历,让他对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些共性问题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便是其中之一。
黄晓磊的研究需要用到大量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但他发现,自己需要的数据很多时候不容易找到,有些数据即便能找到,数据质量也有可能很不理想。
“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需要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数据共享。”黄晓磊说,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之一,恐怕还在于科学圈文化的改变。2011年,他与同事在生态和进化领域著名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文章,提议期刊和多样性数据库采用联合数据保存政策。这一建议引起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
近年来,黄晓磊又通过实证研究、撰写评论文章等方式,不断呼吁学界形成更好的数据共享文化和机制。
除了科研,黄晓磊还是一位勤奋的博客写作者和微博达人,并且开设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取名为自然思考者(Nature Thinker)。于他而言,不论是写博客还是发微博,更多是为了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倒是其次,因为有很多专业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不过在记录之余,博客和微博也为黄晓磊带来了不少意外的收获,比如同样关心数据共享的同行找到了他,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互相启发。
从北京到福建,地域的改变让黄晓磊实现了家庭团聚的心愿。而对于科研事业充满挚爱的他,依然在实验室和野外忙着与虫子们打交道,依然积极推动着他所关心的数据共享事业,依然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诚实点、简单点、专业点,不管在哪,继续努力作好自己。”诚如他在微博中写下的这句话。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12版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