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系列杂交籼稻品种助推云南粮食安全生产

杂交籼稻品种“两优2186”、“两优2161”、“两优2111”是我院粮作所与福建农科院水稻所合作选育而成,于2005—2008年分别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分别为690.3、659.2、676.4千克,比对照增产11.2%、10.93%、13.12%,产量均排在参试组第一位,且都达到农业部规定比区试对照增产8%的“超级稻”指标。2007—2010年分别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类似这种由同一母本与不同父本组配的杂交稻品种连续四年内在同一省份参加区域试验中产量都排名第一位,并都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组合,国内鲜有报道。

“两优2186”、“两优2161”、“两优2111”的亲本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广泛,表现出广适、高产、稳产、优质、耐旱和抗病的诸多优点,对解决我省缺乏适应干旱的高产籼型杂交稻种具有重要意义。

两优系列品种品质和抗病性优良。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武汉)测试,“两优2186”达到国优2级、“两优2161”达到国优3级、“两优2111”除垩白率低于3级优质米外,其它指标全部达到国优3级。抗病性经云南农业大学鉴定,均表现抗稻瘟病。

两优系列品种广适性好。耐旱性试验鉴定,2013年9月7日,由云南省科技厅委托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粮作所在弥勒市实施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低纬高原及喀斯特地区主要粮经作物旱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两优2186”、“两优2161”进行田间现场鉴评。在自然旱灾胁迫下,经专家测产,“两优2186”理论亩产768.3千克,“两优2161”理论亩产785.8千克,而当地主栽种“宜优1577”理论亩产398.7千克,两个品种分别增产92.7%和97.1%。之前2010至2012的连续三年由普洱市农科所、墨江县种子管理站和西盟县农技中心分别对三个品种进行耐旱试验鉴定。结果“两优2186”、“两优2161”、“两优2111”分别比对照“陆引46”增产8.9%、11.8%、4.6%。耐寒性鉴定,2010年,由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项目在广南县曙光1600米海拔籼粳交错地段的喀斯特岩溶区耐旱耐寒水稻百亩连片示范进行验收。“两优2186”结实率仍然达到75%以上,平均单产540.3千克,比当地主栽种“楚恢7号”增产32.5%。另外2010年由保山市隆阳区农科所在保山1650海拔点进行耐寒性鉴定,“两优2186”、“两优2161”、“两优2111”结实率为75.8%、76.2%、71.8%,生育期表现正常。生产实践中,三个品种在红河流域低谷的新街口150米海拔到1600米的籼粳交错区均有种植,适合云南复杂生态区应用。另外,这几个品种因感光感温性偏弱,在生产中早中晚稻都有应用。

两优系列品种产量高。2012年、2013年“两优2186”、“两优2161”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早稻生产中,先后创造亩产857.2千克、872.5千克的该州水稻历史纪录。同时2013年在勐海县实施的农业部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水稻(早稻)示范片34290亩中,“两优2186”、“两优2161”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808.8千克(当地一般亩产590千克左右)。经查新,就早稻类型而言,这一产量是国内外最高纪录。在滇西的保山“两优2111”出现了亩产991.2千克的高产纪录(当地一般亩产675千克左右)。在滇西南的双江“两优2161”突破了1008千克的高产纪录(当地一般亩产680千克左右)。

由于以上三个品种具有上述优良性状,大面积生产的产量平均比当地主推品种每亩增产60-80千克。它们的应用不但减轻了干旱和病害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还降低了化学类药品的消耗量,促进了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缓解了云南籼型杂交稻用种多乱杂而制约粮食增产的局面,对减轻多年连续干旱给云南粮食生产的威胁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格;审核:李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