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高山制种业呼唤规模经营

气温高、墒情好,南郑县黎坪镇二郎庙村近千亩杂交制种油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分散各处的绿色在冬日照耀下,为寂静的高寒山区增添了一丝活力。

这里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左右,是汉中典型的高寒山区,此前,当地以种植玉米、豆类为主,每亩收入有400多元,若种植油菜、薯类,每亩收入也不足500元,村里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纯农业收入只占到人均总收入的四成。

去年秋季,汉中市富民种业公司开始在该村发展高山杂交油菜制种,并承诺以每公斤11元的价格回收种子。在村干部带动下,二郎庙及附近的大王村60户村民种植了490亩油菜种,到今年夏季收获后一算账,每亩收入达到1200元。今年秋季,富民公司再次承诺,将种子收购价提高到每公斤12元,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要求扩大杂交油菜制种面积,二郎庙及附近的5个村的900户村民与种子公司签订了制种合同,共发展高山杂交油菜制种近两千亩。

汉中市种子管理站研究员王海潮介绍,汉中是全国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区,每年制种量占到全国1/4;去年全市制种2万多亩、生产杂交油菜种子近200万公斤。今年面积又有较大增长,仅宁强、南郑两个县就增加制种面积4000亩。

据了解,汉中高山发展杂交油菜制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隔离条件好、种子纯度有保证。按规定,在平原区域进行油菜杂交制种,需要隔离2公里以上,以减少不同品种间的花粉相互传播,保证种子的纯度,但这在平原区实际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为没有那么大的集中土地承载大面积制种,即使有土地也会使制种范围拉扯得很广袤,不利于集约化经营。而山区则不同,一面山与一面山之间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保证了制种的纯度。国家规定的杂交油菜制种标准,规定种子纯度应达到85%以上,而汉中高山区培育的种子纯度都在95%以上。二是汉中山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雨量丰沛,特别适宜十字花科作物生长,制种产量有保证。

汉中水美地肥,很多地方一年两熟,被称为西北小江南。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平原区的优质良田越来越少,多年前,汉中每年水稻种植面积都在140万亩以上,高峰年份超过了150万亩,但现在统计数据也就120万亩,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还认为有水分;同时,由于汉江水源地保护的需要,农药化肥要限制使用,无疑又会使农业的单位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加之多年来稻谷、油菜籽收购价格偏低,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越来越少,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这就促使政府及农业部门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增长点。

高山杂交油菜制种是汉中高山制种业的试验也是突破,因为高山制种与高山种植有相同之处,很多地方原本就有过制种历史,像黎坪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杂交油菜制种区。现在只要加强技术指导,很快就能见到效果。有专家估计,汉中如能加大对高山杂交油菜制种业的扶持发展,不但能使山区群众增加收入、加速脱贫致富,确立汉中在全国杂交油菜制种行业中的地位,还能带动汉中的信息技术以及包装、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虽然杂交油菜制种利润高,汉中独特优异的地理、气候环境非常有利于杂交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作物杂交制种业的发展,但目前来讲,无论是从量还是质上,还是没有达到相应的地位。业内人士认为,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业尤其是高山制种没有形成气候,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重视不够,对汉中拥有的杂交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作物杂交制种业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还没有将制种业列入其中;二是发展规模小,目前,汉中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高山杂交油菜制种基地规模约5万亩,而实际适宜的地域远远超出此数,初步估计也在15万亩以上,但对此,相关部门的普查、规划做得还不很到位;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种子企业还很少,当地研发的油菜品种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杂交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作物杂交制种基地基本上都是为外地种子企业代繁代制,风险大而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发展建设基地的积极性不高,纵然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有一个过程。 (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