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预计今冬小麦面积略有增加

12月5日,国新办就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召开发布会,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表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1连增,平均亩产提高0.2%。

毕美家表示,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的供给情况,方方面面都高度关注。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受了局部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的生物灾害、多变的市场环境等多重考验,再获丰收,实属不易,这是多种因素同向作用的结果。

一是重农抓粮劲头不减。去年粮食实现“十连增”后,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鲜明提出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进一步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部署,加力支持,增加投入。这是再获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科技兴粮各项措施落实。就粮食政策而言,及早拨付农业“四补贴”资金,提高并及早发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出台防灾减灾增产稳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今年粮食面积16.91亿亩,增加1174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1137万亩。这是今年粮食再获丰收的重要基础。

三是科技服务指导到位。今年大规模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了58个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示范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尽管今年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但今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仍提高0.2%,尤其是夏粮亩产提高3.5%,是近8年来单产增幅最大的一年。

四是防灾减灾及时有效。在自然灾害的防范上,各地集成推广了一套主动避灾的技术模式。比如,东北地区开展深松整地、水稻大棚育秧、玉米抗旱“坐水种”,黄淮海地区小麦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技术,防灾减灾的效果非常好。特别是针对今年黄淮、东北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伏秋旱,各地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旱,做到了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在生物灾害的防治上,对一些重点病害实施关口前移、科学防治,更主要的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实现了“虫口夺粮”。

此外,尽管今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旱,但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接近常年,大部分地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未受旱地区和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增产明显,也是粮食增产的客观原因。

相比之下,明年的任务更加艰巨。农业部部及早谋划明年粮食生产,切实抓好当前秋冬种生产。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略有增加。(来源:中国网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