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粮食砷污染有望解决

本报讯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其中的砷元素是一级致癌性重金属。随着土壤重金属问题日益突出,被污染的耕地和灌溉用水导致砷等重金属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公众食品安全。如何阻止流向餐桌的砷?上海科学家及其国内外合作团队从植物媒介入手,让它们自我排毒,避免砷污染入口。12月3日,国际学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卷》在线刊发了相关研究论文。

据介绍,自然界中砷的化合物,多以砷酸盐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而在化学性质上,砷酸盐与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磷肥”的磷酸盐非常相似,因此植物负责吸收磷酸盐的运输蛋白很难区别两者,经常误将砷酸盐一并带入体内。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的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晁代印研究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植物中调控砷元素积累的关键基因———HAC1,使将来培育低砷甚至无砷农作物成为可能。

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揭示了全新的植物砷解毒分子机制,对于限制砷向植物与食物链的迁移、降低农作物的砷含量,以及利用植物进行砷污染土壤修复,都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有望解决粮食砷污染问题。

[责任wu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