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增值空间 农业循环经济或迎大发展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更加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挑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破解农业资源约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构建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体系,是拓宽农业增值空间、增加农业整体效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的地位毋庸置疑,但现代农业在带来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比如,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畜禽排泄物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理等。因此,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循环经济模式已是当务之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专项规划。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近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共同召开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主要任务是为了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总结、交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典型经验,研究探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文明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以更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提高资源产出率。阜阳市突出‘减量化’原则,积极推行‘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煤、节粮、减少从事一产农民,在‘系统节约’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上取得不少有益经验和成效。”现场会上,解振华对阜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解振华称,阜阳市的一些项目实现了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产业体系,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市场的手段,往往比行政的手段更有效。”上述受访专家表示,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让更多企业看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好处和甜头,同阜阳一样积极主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北京生产力学会专家李云杰告诉记者,未来我国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总量依然呈增加趋势,如果不加合理利用和处理,农业废弃物尤其是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将更加严重。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安全,而且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紧密相关,必须树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
“把农业循环经济抓实、抓好,不仅要着眼于农业自身的循环,还要推进农业产业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统筹协作,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循环链接,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解振华表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求政府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机制。下一步,国家将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研究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重点从强化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开展示范工程、创新组织形式、强化技术标准、健全服务体系和加强培训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
秸秆综合利用受特别关注
现场会上,解振华还总结了近年来农业循环经济工作的有效模式,提出要着力源头减量,推动节水、节地、减肥、减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着力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粪污、林木废弃物、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着力强化产业系统集成,构建农业内部、农业与林业间、农业、工业、服务业间和区域的循环产业链,形成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体系。此外,解振华还专门强调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并对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确保实现“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制定的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
据了解,2011年年底,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
“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秸秆回收网络体系,且秸秆综合利用效益不高,致使秸秆焚烧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了国家规划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上述受访专家认为,无论是秸秆利用规模,还是秸秆消化能力,我国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建议国家出台更强有力的政策,比如在秸秆加工收储农机购置补贴、工业化利用和秸秆还田等方面重点促进秸秆转化利用。此外,环保部门还应加大查处秸秆焚烧的力度,进一步促进空气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尽管今年10月秸秆焚烧点同比减少14.1%,但部分地区违法焚烧秸秆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近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向媒体发布10月份全国秸秆禁烧工作情况时表示,禁止秸秆焚烧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4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对各省(区、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范围,已引起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禁烧工作成效显著。
据该负责人介绍,湖北省荆州市制定并下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试点方案》,试点区域内每建成一座年加工规模在1万吨以上的秸秆收储站,评定验收后奖励资金20万元,投入运营后每年补助资金10万元。为提高秸秆禁烧监管效率,租赁飞机不定期巡视禁烧区,用飞机定位系统精准定位,支持地面人员确定火点位置并予以扑灭。今年以来,荆州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工业化利用秸秆才是解决秸秆焚烧的治本之策,有关部门和地方应该尽快破解秸秆利用遇到的困难,拿出更加具体的举措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家在政策及资金方面对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给予大力扶持,必然会给行业打开市场空间。
工业化利用将成未来方向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大幅上升,原料化、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50万千瓦,年发电量370亿千瓦时,其中热电联产超过1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800万吨,折合标准煤余约400万吨。
“一提到循环经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废水、废料再利用,或者是垃圾循环处理。各地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也往往以工业为基础。然而,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鲜少有人提及。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恰恰是最易上手、最普遍的一个方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表示,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出路在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但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对土地实行规模化集中高效利用。现实中,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都是在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相关的研究项目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正在进入科学化的新阶段,合理利用和推广这些技术,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李云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