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推荐申报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的公示
我院甘蔗研究所完成的“我国低纬高原甘蔗产业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园艺作物研究所技术顾问“路易斯.威廉姆.戴格”被推荐参加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申报。按照国家奖励办公室相关要求,现将推荐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及完成人员排名等基本情况公示10天,公示时间为:2014年12月2日至11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审核人:屈云慧)
联系人:肖卿 马伟 联系电话:65126003
申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我国低纬高原甘蔗产业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人员: 张跃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范源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吴才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黄应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雷朝云(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李远潭(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完成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拟申报奖励类别:技术发明奖
以云南为主、包括贵州、四川一部分地区在内的低纬高原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立体气候强烈,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复杂的地区。90年代以来,根据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需要,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区域内的贵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历时20年,系统地攻克形成了低纬高原地区的甘蔗产业关键技术,并大规模应用。
该成果主要技术发明是:
1.揭示了低纬高原地区的甘蔗生态适应性和甘蔗生长特性:根据甘蔗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气候生态指标,在低纬高原地区进行了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和国内主产蔗区的对比研究,划分出适宜甘蔗种植的6个生态类型蔗区,解决了低纬高原地区甘蔗发展的可行性重大问题,通过20年的产业化发展,低纬高原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589万亩,成为我国第二大蔗糖基地。
2.研究形成低纬高原地区的甘蔗产业化技术:根据低纬高原地区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条件,选育出高产高糖新品种11个,形成了不同生态蔗区的品种区域化布局模式,研究形成了8项专利技术,形成了以温水脱毒为主的甘蔗健康种苗技术和应用体系;根据区域内海拔高差大以及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特点,研究形成独特的秋植、冬植耕作制度和深沟板土聚水栽培法,在种苗处理、栽培、养分管理上研究形成13项专利技术,形成了低纬高原蔗区的高效甘蔗生产技术体系;根据低纬高原蔗区主要地处西南边疆民族的实际,形成了7项软件支撑的生产全程信息高效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低纬高原甘蔗产业化关键技术在云南为主的西南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使甘蔗亩产从3.5吨提高到4.3吨,蔗糖份从13.5%提高到15%,低纬高原蔗区面积从220.4万亩发展到近589万亩,面积扩大了1.7倍;蔗糖产量从81.7万吨发展到253.6万吨,扩大了2.1倍,使我国低纬高原蔗区成为了全国第二大蔗糖基地。2011-2013年,成果累计应用面积1640万亩,增产甘蔗884万吨,实现农业增收38.98亿元;增产食糖108.0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增加50.88亿元,国家增税4.32亿元,并辐射带动了与我国相邻的缅甸、老挝沿境地区的甘蔗发展,替代罂粟种植58万亩。
我国低纬高原甘蔗产业化关键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我国低纬高原地区甘蔗含糖分、吨糖耗蔗、出糖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出糖率最高达12.98%,达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典范;种植海拔从1200米以下上升上1860米,创造了国际种植甘蔗最高海拔记录,并开创了国际上在低纬高原地区大规模发展甘蔗产业的成功案例。
2014年10月10日,中国农学会组织和主持,邀请中国农科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农科院、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专家,对成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论:该成果针对我国低纬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甘蔗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技问题,从甘蔗生态区域布局、新品种选育、耕作制度及配套技术、有害生物防控、原料高效管理等方面,系统地攻克了制约低纬高原地区甘蔗产业发展的瓶颈,促进了甘蔗产业的迅速发展。研究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蔗区生态区划及其品种优化配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人对项目的贡献:
1.张跃彬:国家甘蔗产业体系西南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农业部行业专项“甘蔗新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应用”课题主持人,云南省甘蔗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对本成果的主要贡献:主持研究揭示了低纬高原地区的甘蔗生态适应性,划分出低纬高原6个生态蔗区,对50余个县市进行了甘蔗适应分析研究和主持编制30余县的糖料基地建设规划;根据低纬高原蔗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主持进一步完善研究和大规模推广甘蔗秋植、冬植与深板土板土聚土栽培技术;在低纬甘蔗产业发展中,主持研究形成甘蔗复合肥、缓释肥、抗旱剂、蘸种剂等专利技术12件;主持研究形成甘蔗高效管理信息技术系统,获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主编并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通讯作者1部。
2.范源洪:云南甘蔗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云南省十五攻关课题高产高糖抗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课题主持人。对本成果的主要贡献:主持品种选育及其布局研究应用,组织育成品种11个;从国外引进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技术,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座甘蔗温水脱毒车间。
3.吴才文:国家甘蔗产业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对本成果的主要贡献:负责新品种选育、家系选择、杂交亲本评价和配套技术研究,组织育成品种的示范推广及应用,主持育成新品种5个,通过国家级鉴定;主持制定家系选择核心技术标准1项,获专利授权1项;主编并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
4.黄应昆:国家甘蔗产业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对本成果的主要贡献:负责低纬高原地区的甘蔗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发现甘蔗新纪录病害3种,对低纬高原的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白条病等病害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引进的甘蔗温水脱毒技术和配套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产业化推广;主持制定标准2项,获发明专利2项,主编并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本。
5.雷朝云:组织贵州甘蔗科技人员在低纬高原蔗区开展品种筛选和技术指导;组织选育出低纬高原南、北盘江流域区的黔糖4号、黔糖5号等甘蔗新品种,进行了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发表相关论文8篇。
6.李远潭:组织四川甘蔗科技人员在低纬高原蔗区开展品种筛选和技术指导。组织选育出低纬高原金沙江流域区的川蔗25、川蔗26号、川蔗27号等甘蔗新品种;进行了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发表相关论文5篇。
候选人姓名:Lewis William Dagger(中文译名:路易斯.威廉姆.戴格)
国 籍:新西兰
拟申报奖励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个人简介
路易斯·戴格先生毕业于新西兰梅西大学,从事农业工作37年。来华工作之前,任新西兰鲜果公司总经理,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技术顾问、新西兰植物和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原新西兰皇家园艺所)驻中国代表、云南红梨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顾问。
2001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与新西兰皇家园艺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同年,戴格先生受新西兰国家皇家园艺所邀请到云南考察。通过考察,戴格先生认为云南特色水果的优良品质性状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但在品质、技术、采后处理和市场销售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决定致力于高原特色果树产业的发展。
从2003年开始,通过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合作,戴格先生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云南,并于2005年开始常住昆明,开始研究云南特色水果新品种开发和品质提升技术,并进行市场化开发。2007年,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戴格先生放弃新西兰的工作及优厚待遇,作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技术顾问,接受云南红梨科技开发公司的长期聘用的建议,任职总经理顾问,从事园艺产品开发与管理,负责公司战略发展研究和果品物流与国际市场开拓巩固等工作,当年2月获得经济类外国专家称号及证书。2012年,由于其在中国—新西兰果树产业合作方面突出的“桥梁”作用,被新西兰植物和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原新西兰皇家园艺所)聘为驻中国代表。
2、候选人在中国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多年来,路易斯·戴格先生不断引进新西兰先进的管理、栽培技术,借助新西兰鲜果公司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体系和他在国际果树产业中的良好声誉,开展云南特色水果的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国际市场需求调查、样品出口试销、目标市场分销商整合、品牌前期宣传等基础性工作。
引进国外优良果树新品种59个,从中筛选出了适宜云南种植发展的第二代红色砂梨新品种2个、猕猴桃新品种1个。并引进了国外知名专家51人次到云南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果品生产质量。为解决云南特色水果商品化开发的瓶颈,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红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和建立特色水果采后处理体系,并指导云南红梨公司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标准化红梨采后加工中心。为使云南特色果品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基于国际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理念,引进GAP和BRC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使云南红梨科技开发公司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使云南特色果树产业迅速扩大,安宁和江川的红梨、石林和保山的甜柿、蒙自的石榴、昭通的苹果分别进入了国际市场(亚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及南非),产生经济效益超过了7000余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年的实践证明:路易斯·戴格先生提出的市场---研究---生产这一技术研发模式,不仅加速了红色梨产业化的进程,也将会对整个云南农业科技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效益方面,共培训科技人员480余人次,培训农户5200余人次。并引荐欧美及新西兰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来云南考察,促成了国内八个科研单位与新西兰植物和食品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还先后组织过3次科学代表团对新西兰进行访问,推荐20多人次的本土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和交流。中新红梨合作研发团队先后有1人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并当选云南省人民代表,有3人晋升高级职称。2008年,新西兰国家电视台到昆录制了介绍云南的主题节目,在新西兰播放后,引起了新西兰人民的广泛关注。在戴格先生的联系下新西兰驻华大使、领事及首相到昆明进行了访问,其中:2010年,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对云南进行了访问。2012年,新西兰首相代表团访问昆明;2014年,5名国会代表来昆明访问。
由于他在云南果树产业的突出贡献和较好的“桥梁”作用,200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彩云奖”; 200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友谊奖”,并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2010年,获得了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科技合作奖”。
至今,戴格先生在致力于巩固出口成果的同时,不断引进国外新品种,推介国际知名专家与国内单位合作。并且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多次对农户进行“面对面”帮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