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与金融大数据:在变革中悄然孕育的巨大机遇(上)
投资要点:
银行IT投资:总量巨大,增速稳定,市场分散。2013年银行业IT投资额占金融行业IT总投资的近80%。得益于银行利润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银行业IT投资额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从2008年的500亿元增长到2013年8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银行IT的需求在前端的设备和后端的系统两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增长驱动力,前端设备看增量,后端系统看升级。从市场格局上看,银行IT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市场较为分散。
1银行IT投资投资:总量巨大,增速稳定,市场格局分散
1.1金融业IT投入投入以银行为主,银行IT总投资增长稳定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目前社会融资主要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2013年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51万亿,净利润1.42万亿,占比均超过金融全行业总值95%。银行业庞大的业务规模和包罗万象的业务范畴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我国银行业IT投入额也是金融行业最高的,2013年银行业IT投资额占金融行业IT总投资的近80%,上市公司涉及金融IT的标的多数也是以银行为主要客户。得益于银行利润的扩张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银行业IT投资额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从2008年的500亿元增长到2013年8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预计未来3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
1.2银行IT需求:前端设备看增量,后端系统看升级看升级
银行业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IT技术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生命。银行IT产品横跨IT技术和金融领域,专业性很强,因此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银行IT系统可简单分为前端系统和后端系统,银行在前端系统的投入主要是各类金融机具的购买和升级,而后端系统的投入则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的购置以及各类解决方案的开发实施。
1.2.2银行系统的IT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业务类、渠道类、管理类
从IT系统的功能模块角度,我们可以把银行IT系统分为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业务类解决方案、渠道类解决方案和管理类解决方案。这三个功能模块分别对应了银行的业务条线、营销条线和管理条线。
1.2.3银行IT后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增速超20%,业务类解决方案升级是主要驱动因素
根据IDC的统计,2013年中国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预计未来仍将保持20%-25%的增长率。投资结构方面,2013年银行业务类、渠道类和管理类解决方案的IT投资占其整体IT投资的比重分别约为40%、22%和34%。业务系统的投资占比最大,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正处于升级的大周期当中。国有大行的业务系统早期基本围绕着国外IT公司的架构和产品来设计,在去IOE为主导的信息安全趋势下,国产软硬件的替代将是未来几年的核心系统更新和升级的主旋律,另外一方面,银行业务的总量和经营范畴在过去10年中翻了十几倍,加上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引致的金融互联网创新需求,导致原先的核心业务系统的运算存储和管理能力等无法支撑日益增长的银行业务处理需求。因此,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驱动了过去几年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增长。
1.2.4银行IT前端设备产品市场规模庞大,围绕支付需求的设备渗透率提升是内在逻辑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013年中国联网POS机和商户数保持30%-50%的稳定增长,近两年每年新增联网POS机约300万台,截至2013年底联网POS机总量已达1063万台。与此同时,我国联网ATM机数量也在2008-2013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13年底我国联网ATM机数量已达52万台。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金融IC卡数量已达5.93亿张左右,比上年新增4.67亿张,增速达370%,市场规模约50-60亿元。而受益于前几年网银支付的普及,USBKey的市场规模保持稳步的增长,到2013年底我国USBKey的市场容量已经达到1.34亿支,市场规模约40-50亿元。
我们的观点:银行IT的需求在前端的设备和后端的系统两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增长驱动力。一方面,前端设备主要依托于金融支付需求的爆发,近年来的驱动因素包括金融IC卡对磁条卡的替代,近场支付需求爆发对POS设备的改造升级,网银支付快速增长导致Ukey等口令牌设备的放量等等;另一方面,后端系统主要依托于银行业务、渠道和管理系统的升级需求。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和业务范畴的快速扩张导致业务系统的升级,国家信息安全的需求导致业务系统的国产化替代,从销售导向向管理导向的管理方式转变,导致银行在信贷、风控等后台系统的IT需求加速升级和新增模块。我们预计未来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的增速将超过20%。
1.3银行IT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IT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中国企业在底层主机和上层应用领域都已经具备替代的能力,与国际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大,但在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领域仍有缺失。在国产软硬件替代进口产品的大趋势下,我们认为,去IOE只是整个浪潮中的一部分,国内产品已经在金融机具上形成普遍替代,POS机领域由于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已经逐步把国外企业挤出了中国市场,POS机价格在过去5年中下降了90%以上,应用软件上也完成了这一过程,近年来上市的长亮科技、安硕信息等都是受惠于银行内部业务系统的需求大爆发而产生的细分行业龙头;软件服务方面,在系统集成领域已经产生了规模上10亿的高伟达等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认为,未来在基础IT设施和基础软件领域,国产化的替代过程将逐步实现。
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格局分散,竞争激烈。银行IT解决方案厂商较多,格局分散,主要原因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系统主要为自主开发,国内厂商主要集中于为中小银行市场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或是为大银行提供外包服务。从市场排名前五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管理类解决方案的市场集中度最高,而渠道类解决方案的市场集中度最低,竞争最激烈。
我们的观点:银行业是我国IT投资总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现代服务业。中国银行业的IT投资特点是:总量巨大,增速平稳和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未来,随着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以及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涌现,银行IT的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由于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银行IT产业的国产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从而导致市场份额逐渐向国内企业集中。
2 三大因素保障未来国内银行IT行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我们认为,尽管银行IT已经在过去10年保持了高增长的势头,但展望未来,在当前如此庞大的IT投资的基数下,银行业依然有望在IT投资方面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主要理由有以下3个方面:
2.1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起飞带动村镇金融机构数量猛增
2.1.1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3年的53.73%,提高了35.81个百分点。为了应对社会投资和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保证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扫清了一大障碍,预期未来相关政策会陆续跟进。
2.1.2城镇化提升农民金融需求
我国农村人口消费能力大幅低于城镇人口,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城镇人口人均现金消费额为18023元,而农村人口仅为6113元,城镇人口消费能力是农村人口的2.95倍,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原农村地区人口的人均消费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城镇化也使得原来的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得这些地区对金融(主要是银行)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多样化。同时,由于受相邻农村地区城镇化的辐射,这些新城镇周围还未城镇化的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将受到积极的影响。
2.1.3放开农村地区银行机构门槛,加强对农金服支持
目前农村主要有三种金融主体,一是信用社,二是邮政储蓄,三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为了解决这种问题,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用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2.1.4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暴增
在广大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受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和周边城镇的辐射影响,这些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民已经逐渐形成了金融意识,诸如缴纳水电费、贷款购买种子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为了满足这类基础金融需求,以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我国村镇银行和农商行数量分别从2007年的19家和17家暴增至2013年的1071家和590家。未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惠农金融支持政策的发布,村镇银行和农商行等涉农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由于这类银行资金实力有限无法独立建设自有的IT系统,因此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将IT系统整体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完成,这对从事相关业务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是一大利好。而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需求已经不仅限于简单的存贷、缴费等基础金融需求,像村办企业,大个体户之类的客户对理财产品、票据贴现甚至更高端的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像城商行甚至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些地区的网点数量也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随着网点的扩张,前端硬件的投入必然会随之增加,对应到这些银行对IT系统的升级改造诉求也将得到提升。
2.1.5城镇化率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率明显偏低,而且我国的城镇化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统计口径上的差别导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被高估,据社科院估算,中国实际的城市化率仅40%,因此,我国未来继续推进城镇化的空间仍然非常可观,未来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将是银行IT投资增加的重要保障。
我们的观点: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农村经济水平提高,使得城乡居民对金融融资、理财、支付等需求快速增长,原来的农村地区,现在无论已经城镇化,还是尚未城镇化,都对金融业务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从而催生了村镇商业银行和三四线城市的城商行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兴的银行的建设期对IT投资是刚需,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井喷状态。
2.2内外竞争加剧激发银行银行IT投入热情
2.2.1互联网金融冲击致银行利差收窄,负债业务成本压力凸显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依靠存贷利息差获得稳定的利润,这一方面是政府固定息差的政策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他融资渠道的政策限制重重,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被满足,不得不依赖于银行渠道。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一情况正在发生转变。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的诞生和随后的各类“宝宝”的横空出世向银行低息存款发出了挑战,央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显示,余额宝推出后的2013年6-12月,除了7月份的其它6个月我国个人活期存款环比增速都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银行负债成本最低的个人活期存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将逐步放开,这无疑将使银行负债端业务的成本压力更加凸显,加快金融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由此带来的银行对IT系统更新的投入也将增加。
2.2.2行业门槛降低,资产业务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顶层设计提出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金融市场,为了激活长期受困于“融资难”的中小企业,2013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此口一开,各地民资纷纷加紧筹备设立民营银行,目前已经公告要申请参与设立民营银行的A股上市公司,至少超过了50家。截至2014年11月,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已经落地,包括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
民营银行的设立不仅能直接带来银行IT投入的增量需求,还能对既有的商业银行“躺着赚钱”的盈利模式形成冲击,促使它们转变思路,加大对IT系统的投入以提高用户体验从而留住客户。在这轮竞争加剧的冲击中,股份制银行市场化程度高,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而他们相比其他竞争对手领先之处体现在管理水平,尤其是风控能力上,因此,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在IT投资上的投入更加巨大,而对于后入者的民营银行而言,由于固定息差的问题暂时难以打破,自身的资本充足率肯定不如大中型商业银行,因此,在信息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控制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了民营银行建设初期的重要投入方向。
2.2.3外资银行稳步扩张,中资银行面临更强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开放义务,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地域、客户对象和其他方面的非审慎性限制,在WTO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2006年5年过渡期届满,中国政府全面放开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限制,自此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业机构数从2006年的224家增长到2013年的419家,年均复合增速达9.4%。虽然近年增速放缓,但从2011年银监会的报告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制造业贷款比例为42.67%,中型企业和小企业贷款比例分别为32.3%和33.1%,均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在“调结构,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未来我国银行业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可以预见我国对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将会更加放宽,届时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数量将会迎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而外资银行在信息化上无疑有着中资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在信息化领域的巨额投入。IDC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IT投资占到其净利润的6.04%,而美国的银行大约能达到19.6%,二者相差3.25倍,未来中资银行要想与外资银行竞争,加强其在IT领域的投资将是明智的选择。另外一方面,外资银行以前更为习惯于使用国际IT企业为其提供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但随着中国政府对中国商业银行的IT投资中国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外资银行也不可避免的将更多选择国内IT公司的解决方案。随着上海自贸区等国内金融特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涌入国内市场,中资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们的观点: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对吸储的替代效应,还是民营银行大量涌入行业对放贷的冲击效应,亦或是大量的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快速扩张对市场的挤占效应,都对国内商业银行形成强有力的挑战。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管理、提升效率和节约成本,是国内商业银行能够应对的竞争的重要手段。
2.3国产化替代为国内银行IT公司创造新的机遇
2.3.1““棱镜门”事件唤醒各国危机意识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通过媒体曝出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该项目包括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监听外国领导人和高官等,全球舆论随之哗然。其实我们对此并不应感到意外,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就曾有利用打印机释放病毒破坏伊拉克军用防空网络的先例,“棱镜门”事件将信息安全的问题旧事重提,其最大的意义就是唤醒了各国的危机意识。
中国各行各业广泛采用Cisco和IBM等美国公司的通讯设备、服务器,重要信息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存在严重的暴露风险,“棱镜门”事件的曝光促使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国安委”)正式成立。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这两个部门均由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挂帅,明确显示出我国对于加强网络安全和建设网络强国的决心。2014年5月20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通知,要求采购的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8操作系统。5月26日,外媒报道中国已下令禁止国有企业与麦肯锡(McKinsey)和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等美国咨询公司合作,以防后者代表美国政府从事间谍活动。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涉及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国产化将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对相关产品国产化的支持政策也将陆续推出。
2.3.3去去IOE运动拉开国产化大幕
去“IOE”最早由阿里巴巴提出,即去除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器。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支付宝下线,标志着阿里巴巴已彻底实现了去IOE,这向市场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没有IOE也可以建立起稳定的IT系统。“棱镜门”事件持续发酵再一次将“去IOE”带入公众视野,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政府机构、金融、电信、教育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行业和企业在进行网络建设的时候,都开始重视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方面的问题。据接近决策层的人士透露,金融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出于信息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可能要求国内金融机构放弃采购IBM,集体转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