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春寒的发生特点与防御补救措施

小麦进入拔节期,幼穗发育至小花药隔形成期,植株抗冻能力明显下降,对低温极为敏感,若突然遭遇强度较大的降温和0摄氏度以下的极端低温,极易造成小麦冻害,我们称之为晚霜冻,俗称倒春寒。

近年来,小麦生产上普遍存在耕作粗放、播量较大、播种偏早等现象,致使部分麦田个体生长较差、发育提前,极易受春季低温寒流的影响。小麦一旦发生晚霜冻害,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60%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春季气温波动加剧,小麦发生倒春寒危害或晚霜冻害的概率增大,对我省小麦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


1. 造成危害的气象条件

1.1 降温幅度达大

在春季气温较高、小麦生长旺盛时,突然遭遇强降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为7-9摄氏度,甚至在10摄氏度以上,此时易发生冻害。

1.2 极端温度低

小麦处于拔节期,极端低温在-1.5摄氏度以下时易发生轻度冻害,遇-3.5摄氏度低温则发生重度冻害;拔节后10天的孕穗期,极端低温低于0摄氏度可造成轻度冻害,低于-1.5摄氏度则易造成重度冻害。

2. 造成危害的其他因素

2.1 旱地或耕作粗放的田块儿受害重

干旱条件下土壤导热能力差,小麦易发生冻害。秸秆粉碎后,没有深耕,旋耕过就播种,冬季没有浇越冬水甚至起身拔节水也没浇,再遇上旱情,受害就较为严重。

2.2 地形地势影响受害程度

高寒山地受害重,平原川地受害轻;低洼地受害重,岭坡地受害轻;盆地冷空气堆积后流出少,表现为成片冻害,因此盆地受害也较重。

瘠薄田的弱苗受害重 弱苗抗冻能力差,加上瘠薄田保水及热传导能力差,因此较肥沃田块壮苗受害重。

2.3 群体大、发育提前的受害重

冻害发生与小麦发育时期密切相关,起身拔节后随生育进程的发展,其抗低温能力逐渐下降,因此播种早或生长发育快的品种冻害重;群体大、个体弱,植株含糖量低的,受冻害也较重。

2.4 发育敏感期正好与降温时期相重叠的品种受害重

一般认为,小麦小花药隔形成期为低温敏感期,此时植株抗冻能力明显下降,如恰遇低温则极易发生冻害。


3. 危害的症状

小麦遭受倒春寒危害,严重时受害叶片像被开水烫过一样,逐渐变黄、干枯;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受害失水萎蔫,体积收缩,呈白色扁平状,受冻而死;受害的穗也能抽出但发育不正常,出现各种畸形穗,穗粒数明显减少。

4. 预防措施

4.1 霜前或降温前灌溉

灌溉后土壤水分的增加使得土壤导热能力增强,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霜或雾,在凝结发生时可释放出凝结潜热,叶面温度增高,从而避免或减轻冻害。

4.2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整地质量

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良好发育的基础。同时提高整地质量,做到上虚下实,特别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深耕细耙,足墒下种,确保形成壮苗。小麦发育健壮,防御灾害的能力就强。

4.3 采取麦苗控旺措施,防倒春寒危害效果明显

灾前采用镇压控旺、深中耕控旺等措施可降低受冻害率。调查显示,旺长麦田镇压后受冻率可由38%下降到15%。

4.4 选择适宜品种

可选择春季发育较慢的半冬性品种;对于春季发育较快的品种;应尽量推迟播期,最好10月15日以后播种。



5. 补救措施

5.1 及时追肥浇水

对受害重、特别是主茎穗有冻死的麦田,应及时追肥、浇水,可以促进小分蘖成穗,以弥补成穗数的不足,同时提高穗粒重,减少冻害损失。每公顷可追施尿素90-150公斤。

5.2 叶面喷肥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受害后喷洒1%-2%的尿素溶液,或促进生长的调节剂,促进新生分蘖生长;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