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农产品价格 亟须实施紧平衡调控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日趋完善,农业支持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政策,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但由此导致的“政策市”等问题,也使得粮棉油糖等产品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十分沉重。为此,有必要通过紧平衡调控,让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由市场来转移国民收入给农民。

我国农产品产需缺口的扩大而生产资源的约束,必然要求从战略的高度探索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谋划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紧平衡调控。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将国外农产品生产和进口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不同农产品在国内国外进行有效布局,可能更加有助于农业紧平衡调控成功。

近年来,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业资源绷得很紧,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农业紧平衡调控现实意义重大。

紧平衡是农业供求关系比较稳定、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的市场均衡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农业紧平衡调控的目标主要是保护并合理利用国内农业资源,避免国内农业生产能力过剩,统筹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确保国内农产品安全库存水平,有效调控国内农产品供给,满足国内农产品消费,促进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

紧平衡是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已经绷得很紧,压力很大,农产品不宜存放,生产多了不仅没有市场效益,更是一种资源浪费。通过把生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市场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可以缓解资源压力,还可以让产品实现应有的市场价值。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日趋完善,农业支持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政策,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但由此导致的“政策市”等问题,也使得粮棉油糖等产品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十分沉重。为此,有必要通过紧平衡调控,让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由市场来转移国民收入给农民。

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相对较差,通过使用生态脆弱区域的土地生产农产品,耗用大量地下水和不断追加化肥施用量扩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另一方面,生产出来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市场相对过剩问题,在国际市场冲击下,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往往不得已扩大国家储备。粮食等农产品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发生大量损耗,占用大量资金,这都需要国家财政给予补贴。如果粮食等储备时间过长,势必导致质量下降或者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近年来,国家财政每年用于粮油物资储备的事务支出超过1000亿元。2014年国家财政用于粮油物资储备预算支出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支出达到979亿元。如果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不进行调整,仍然一味地抱着供给宽松目标不改变,生产上盲目地追求增产,储备规模没有上限和下限区间,市场供给越充裕越好,估计我国财政用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规模扩大方面的补贴还将呈现出不断增加态势。

2012年,中央对粮食风险基金补助款达到315亿元,全国粮食风险基金规模达到382亿元,其中用于粮食直补的规模多年一直保持151亿元没有变化,不断增加的粮食风险基金主要是由于粮食流通领域出现缺口所致。国家储备粮食等规模越大,未来粮食风险基金缺口可能还会扩大。

合理利用国际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加入WTO[微博]以及一系列双边、多边自贸区协定的签署,使得国内外市场日趋一体化,进口更为便利。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总体下行,合理利用国际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为国内紧平衡调控提供农产品供给补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长速度快,主要体现在非粮食类的农产品上,或者说主要是一些代表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品种上,特别是食用油、水果、动物类食物等方面。

我国主要依靠国内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来养活自己。概括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稳步发展和粮食有效供给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选择保护调动种粮积极性政策措施等是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加入WTO十年来,中国由农产品国际贸易顺差国变成了逆差国,而且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2013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866.9亿美元,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超过50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规模的扩大,关键要管理好农产品进口风险,这就要求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影响力。除了可以通过调整进口节奏、增加储备等措施影响国际市场上粮油价格的形成外,我国还可以通过提高国际粮油市场监测能力,健全全球粮油供求关系动态变化的信息发布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制度的制定,以及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关系签订相关粮油国际贸易的合约,都可能会影响国际市场上粮油进出口价格的形成。

农业监测预警是紧平衡的重要手段

我国农产品产需缺口的扩大,而生产资源的约束,必然要求从战略的高度探索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大视野,谋划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紧平衡调控。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将国外农产品生产和进口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不同农产品在国内国外进行有效布局,可能更加有助于农业紧平衡调控成功。

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策略,是降低我国粮食进口风险的有效措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加入WTO十多年来,已经从利用国际市场和农业走出去中获益,但也遭遇过多次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的不利冲击。

农业紧平衡调控,需要准确全面有效的市场信息为基础,发挥市场信息引导作用,为此要加强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

政府提供信息引导社会按计划有组织进行农产品生产流通,接下来的问题是政府能否提供完备的信息?信息发布后会在社会上产生怎样的反应?特别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预期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信息社会,预期往往可能会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如果农产品供求是紧平衡的,如果市场主体都预期价格将会明显上涨,在短期内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买数量,经营者可能会减少出库数量,这种格局可能会使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当然,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也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增加供给。

除了通过增加储备、调整进口节奏和实施进口来源多元化等措施影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我国还可以通过提高国际粮食市场监测能力,健全全球农产品供求关系动态变化的信息发布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制度的制定,以及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关系签订相关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合约,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从而起到我国农产品进口风险管理的作用。

[责任qi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