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论坛综述: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3)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梁福庆研究员总结了三峡库区环保科技创新的经验,其主要经验包括:(1)机制创新,不断健全完善管理机制;(2)政策创新,实事求是调整政策和制定规划;(3)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作用;(4)方法创新,提高行政监管效能;(5)模式创新,组织开展环保试点示范项目;(6)方式创新,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效益;(7)理念创新,凝聚公众环保共识。邵阳市委党校邓政副教授等人在对新邵县严塘镇戴家村和酿溪镇芭蕉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一方面政府要提前介入农民建房的规划设计,引导农民集中成片建房,建立污水排放体系,规范污水处理。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无害化、清洁生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环保技术,加强治虫施药的统一管理,逐步开展天敌治虫、灯光诱杀治虫等,以减少滥施农药造成污染的机会;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通过循环的方式,资源化利用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把废弃物变为农民所需的肥料、燃料和饲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使用白色泡沫塑料;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环保型的农业技术挂钩,推行可降解农膜使用,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建立由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废物回收机制。

农业的面源污染与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存在正相关,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减少农业的面源污染。陕西省榆林市兔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曹绥利提出,我国养殖业结构不合理,生猪养殖所占比重过高,全国每年养殖生猪7亿头。养猪业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包括粮食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等。他认为,大力发展养兔业能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减少生猪产量,用兔肉生产弥补供应缺口,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国人的餐桌。

一个工厂几乎可以建设在任何地方,只要管理者和工人认为盈利和法律可行就可以运作,其产出是一个常量和可遇见的投入量的函数。理论上,现代农业几乎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甚至可以在寒带地区生产热带蔬菜,也可以在冬天生产夏天的瓜果,但是,把它扩展到大宗作物的生产就会极不经济而且会毁坏环境。因此,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不可能绕过去的话题,保护环境,修护环境,并提供资金支持,是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粮食与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

三、粮食生产与空间布局:生存的选择

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土地、劳动力与资本。而土地资源如何配置?这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其高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这一时期实行了独特的土地制度。从经济增长结构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速的工业化与快速的城镇化拉动的。而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地方政府可以支配的主要工具与资源就是土地。因此,城镇、乡村的空间布局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流转制度对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而言就是个关键问题。

农村的产业如何选择?是否应该依据其资源禀赋来进行产业规划与产业决策呢?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教授与湖南商学院柳思维教授以湖南长沙县开慧镇的产业选择与建设为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开慧镇紧抓城乡一体化建设机遇,以“红色开慧,绿色板仓”为理念,围绕“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的思路,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开慧模式”雏形。该模式的主要思路是为城市居民下乡提供空间资源,在产业上为城市资本提供配套,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因此,就开慧镇的发展而言,要考虑如何在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提高科技含量、提升观赏价值甚至是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多下功夫。例如,当前“社区支持农业(CSA)”就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经营模式。即城市居民为了得到更加健康、绿色的农产品以及体验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而绕开中间商,以社区为单位直接与现代农场签订合同,共同承担农作物的耕种并承担其中的风险,很好地恢复了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李宗利副教授以张家界的城乡发展为例,认为老少边穷落后地区应该将其优势资源作为发展区域城镇的引擎,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旅游扶贫”战略的重要途径,张家界乡村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吾爱户外”等旅游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