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子行业与世界种子行业发展的差异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世界种子行业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研究进展和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杂交优势的发现和利用,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的杂交良种,在全世界逐步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种子产业,通过跨国种业公司的兼并重组,目前世界的种子市场规模在400多亿美元。世界种子产业经历了政府管理时期(1920-1930年)—立法过渡时期(1930-1970年)—垄断经营时期(1971-1990年)—跨国公司竞争时期(1991-至今)四个历史时期。从全球种子市场年销售额看,世界排名前四的跨国种子企业占据了3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年销售额达到85亿美元,比我国所有种子企业的销售总额还多。美国杜邦先锋、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等一批跨国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种子公司和研究基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二、内部因素分析

我国种业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并且种业本身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得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业的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中国种子企业大大小小8000多家,多以产、销为主,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就100多家,全国育繁加销一体化的企业只有80多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有科研能力的企业不到总数的l.5%,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自身科技创新体系,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同样,科研投入不足也影响到种业公司的品种优势,缺乏龙头品种。2008年推广的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科,都有200多个,如四大杂交稻品种,丰两优l号、扬两优6号、金优207和两优培九每年种植面积也只有33~36万hm2。种业公司本身欠缺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品种权等),而且近几年农作物品种权拍卖或转让成为一种时尚,“品种饥渴症”似乎笼罩着整个种业。

2、产业集中度不高

我国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种子经营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但过于分散,集中程度差,经营规模狭小,缺乏竞争力。我国前50强种业企业经营额只占全国种子市场的近30%,前10强只占市场总额的10%左右;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7家。从不同农作物来看,水稻种子产业其集中度虽然相对较高,但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名隆平高科、亚华种业和丰乐种业加起来也只占水稻种子市场总份额的24.5%。小麦种子行业集中度极低,业内龙头企业仅占2.4%左右市场份额。

3、缺少种业领头羊

中国种业缺乏能与跨国种业公司抗衡的种业领头羊。中国种子产业的总销售额虽然排在世界第二,但没有一家中国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2%,没有净资产超过20亿元或种子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而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就远远高于我国所有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之和。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我国种子企业的兼并和整合步伐,积极扶植领唱型民族企业,培育能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的中国种业大鳄。

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确保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2014-2020年中国种子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普查:我们对种子行业中近百家从业者进行了面访或电话访问,获得最佳一手数据。 2)跟踪研究:为确保实时掌握种子行业动态,我们在此种子行业建立了跟踪研究机制,每个月都通过访问获得种子行业的发展动态。3)政府机构数据:我们查询了种子行业的重点企业的工商档案、统计局档案、海关进出口数据等等,获得较为权威的信息。4)SOWT分析:应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我们分析了种子行业及企业的竞争优劣势以及潜在的威胁及发展机会。5)科学预测: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组合分析等方法对种子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全的预测。 (中国产业洞察网)

;